《大明律》规定:禁止朝官与近侍官交结,禁止地方官员与朝官交结,禁止京官与京城家资富厚之人交结,否则即构成奸党罪。这一规定旨在
A. 防治宦官专权和权臣乱政
B. 消除官员结党对皇权的威胁
C. 用法律形式加强中央集权
D. 澄清吏治以杜绝制度的腐败
有学者认为,元代欠缺一种合理的政治理想,他们并不知宋朝所谓政治的责任,因此亦无所谓政治的事业,他们的政治,举要言之,只有两项:一是防制反动,二是征敛赋税。以下可作为其论据的选项是
A. 罢除丞相职位,六部直接隶属皇帝
B. 设立提点刑狱司专职监察各地邢狱
C. 行省官员定期觐见皇帝、省官互迁
D. 设立理藩院专门管理藏族地区事务
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
A. 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B. 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C. 扰乱了社会的秩序
D. 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枢密使一职在五代被武臣所掌握,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已之手以便宜从事,职掌范围达到极限;但到了宋代,枢密使制又发生了变化,其任职者由武将渐转为文官,职权范围逐步缩小。材料反映了宋代君主
A. 防止武将专权
B. 重视分宰相之权
C. 强调监察地方
D. 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宋代是文化昌盛的时代,路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且不设立长官,转运使是连接地方与中央财政的纽带,军阀割据失去经济基础。通判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个开明时代特务政治的体现,这反映了
A. 文化昌盛与政治开明没有直接联系
B. 宋代中央对地方实行了有效的管理
C. 特务政治是宋代地方政治显著特征
D. 宋代地方权力结构有利于防御外敌
唐朝前期,御史和谏官相互配合。御史侧重于对百官、士民的监督,以上临下;谏官侧重于对君主本人言行及其决策的监督,是以下察上。这说明当时的监察制度
A. 对君主权力起限制作用
B. 确保了开元盛世的善治
C. 职位有位卑权重的特点
D. 彰显了整体性秩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