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希腊城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附近的若干村落组成
B. 城邦独立自主,赋予了古希腊“多中心”的特点
C. 最著名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
D. 城邦之间以平原植被与河流为自然边界
下列改革措施中,不是梭伦改革内容的是
A. 让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B. 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
C. 组建陪审法庭
D. 限制第四等级公民的部分政治权利
梭伦改革时正当我国的
A. 商朝末期
B. 西周末期
C. 春秋末期
D. 战国末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金初推行女真本族的法,到金熙宗时制定金朝第一部成文法典《皇统制》,这是金朝立法之始。金章宗时完成的《泰和律》,标志着金朝立法的完备,此律约有414条,有70%以上不同程度与唐律有关。《大金国志》谓熙宗“新律之行,大抵依效大宋”,而《金史·刑志》则谓“以本朝旧制,兼采隋、唐之制,参辽、宋之法,类以成书”。金律规定子孙犯死罪,而父母和祖父母无人赡养,一般可上请从轻处罚,即使是必须处死的,也由官府承担对犯人的父母或祖父母的赡养。金代帝王也常为祈福免灾而清理讼狱,进行大赦。金代立法阶段与金政权发展的阶段是相适应的。金代法律的内容体现了以女真为统治民族,以汉族为多数的主体民族,包括契丹等族在内的多族的法制,形成具有金朝特点的法制,体现了阶级统治的本质。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金朝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朝法律改革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之统一,实为中古前期转入后期之枢纽。其情势颇为似于秦,为期皆甚短促。秦承先代之遗产以垂诸汉,隋则承北朝之遗产以垂诸唐。李唐大一统之局,实大有资于隋也。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从材料中提取一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信息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摘编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 元朔五年,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监察十三州的二千石禄的高官乃至诸侯王。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一切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编自《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材料三 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始终没有脱离氏族——部族——宗族——家族的发展脉络,“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在家为孝,在朝为忠”已经成为几千年社会关系的真实写照,形成了“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治于法者,民也”的社会现象。
——摘编自曾小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独特类型及其特征》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国家治理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分析这些措施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