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称,20世纪初期,中国的青年学生、工商业者、工人等阶层将“一战”“巴黎和会”“山东问题”赋予了非同寻常的“历史记忆”。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是
A. 维护政局稳定
B. 进行革命动员
C. 建立统一战线
D. 培育国家认同
1838年6月,大臣黄爵滋上奏道光帝严禁鸦片。道光帝将此奏折下发各地将军督抚,令其“各抒己见,妥议章程,迅速具奏”。不久,收到29份议复奏折。检视这些奏折,基本上没有提到英国,对禁烟可能导致英国的反应亦未提及。这反映了
A. 官场中结党营私现象严重
B. 鸦片走私与英国政府无关
C. 盲目自大,对世界形势不了解
D. 地方大员都反对严禁鸦片
袁南生在《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中写道:“《天津条约》本已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了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而是不久就试图借上海关税谈判之机,极力想取消条约中关于公使驻京、内江通商、内地游历等条款,而公使驻京是皇帝特别要打掉的“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自由贸易为条件。”这最能反映出清政府
A. 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B. 不顾民族利益
C. 不认真履行条约
D. 对世界大势认识不明
《史记·五帝本纪》以黄帝为华夏第一帝,以五帝三王为华夏先祖。记述“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记述匈奴族、南越族、东越族、西南夷是华夏族的旁支。司马迁这些记载
A. 厘清了先秦时期的民族关系
B. 阐明了“大一统”的经学思想
C. 反映了华夏共祖同源的观念
D. 否定了华夷之辨的经学论调
记好笔记是学好历史的前提,下图是一位同学的笔记片断,请指出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科举制
赫德说:“义和团运动虽无人才,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竞之志者。”这反映出他认识到
A. 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无法实现
B. 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
C. 中国人民继续发动义和团运动
D. 武器落后是失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