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时期,浙江金华浦江县的郑氏家族影响巨大。在《宋史》《元史》《明史》中都以“孝友”或“孝义”的名义为他们列传,明建文帝还为其亲自题写“孝义家”匾额。元末农民军进入浦江县,都相互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并派兵保护郑氏府第。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 社会秩序依赖世家大族维持
B. 郑氏家族重视伦理道德
C. 下层人民斗争手段趋向理性
D. 社会伦理价值取向趋于一致
下表是西汉列候分封情况一览表。西汉中后期,士人出身的列侯所占比例发生变化,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高帝 | 惠帝 | 吕后 | 文帝 | 景帝 | 武帝 | 昭帝 | 宣帝 | 元帝 | 成帝 | 哀帝 | 平帝 |
各朝所分封的功臣候与外戚恩泽候 | 139 | 13 | 12 | 13 | 22 | 84 | 14 | 31 | 15 | 10 | 13 | 22 |
士人出身的列侯 | 8 | 0 | 0 | 0 | 1 | 3 | 4 | 10 | 2 | 4 | 6 | 15 |
所占比例 | 6% | 0 | 0 | 0 | 5% | 4% | 29% | 32% | 13% | 40% | 46% | 68% |
A. 独尊儒术推行
B. 宦官外戚专权
C. 中央集权加强
D. 重文轻武实施
尚书最初是皇帝的秘书,东汉时发展成为尚书台,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之名始于汉武帝,初由宦者担任,魏文帝始设中书省,专司诏令;门下诸官历来都是皇帝的待从,西晋时定名为门下省。材料反映了三省
A. 在魏晋时期已经成为定制
B. 是皇权不断侵夺相权的产物
C. 有效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D. 为中央集权不断发展的结果
《国语·周语》谓:“宣王即位,不籍千亩,虢文公谏,王弗听。……三十九年,战于千亩,王师败绩于姜氏之戎。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仲山父谏曰:‘民不可料也!’王卒料之。”这反映出周宣王时
A. 高度集权,独断专行
B. 荒废生产,征收重税
C. 形势变化,旧制动摇
D. 诸侯反叛,分封制瓦解
周朝时,士以下的胥吏阶层靠“稍食”(官府发放的口粮及衣装)为生,它的多少要依职事与考课而定,按等级发放。该制度
A. 说明官僚政治开始形成
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服务于分封制和宗法制
D. 说明等级制度逐渐加强
在东汉各种碑刻中,以墓碑为大宗,为墓主立碑颂德是当时丧葬活动的重要内容。自曹操禁立私碑起,曹魏、西晋均严格执行,碑刻数量锐减,立于墓前的墓碑为埋入墓穴的“墓志”所替代。这反映了魏晋时期
A. 社会动荡冲击了人们的道德信仰
B. 当政者打击世族以稳固统治的目的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显著加强
D. 统治者积聚财力以完成统一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