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择穗大强者”;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南宋«农书»记载种桑“择美桑种椹”,“唯取中间一截”,“以种即其干强实,其叶肥厚”.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A. 形成了系统的科学体系
B. 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
C. 推动了近代进化论产生
D. 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
有学者论及唐朝科举制:“有案可稽的唐代73名状元中,出身三品及以上(包括宗室)或历代名人之家的就有56人,占76.71%;四品及以下官僚家庭出身的11人,占15.07%;寒士出身的只有6人,占8.2%。估计这少数几个出身‘微寒’的,也并非来自一般平民或农户,多半是破落官僚家庭,至少是个小地主,只是近几代无人做官而已”对上文理解正确的是
A. 唐朝科举所选拔的人才多处在社会上层
B. 唐朝科举制已经成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
C. 唐朝科举考试实现了真正的广开才路
D. 唐朝科举考试是九品中正制的延续
儒教、佛教、道教从相互攻伐到相互吸取,由三教鼎立到三教合流,从而产生了宋元时期十分精致的官方哲学。这种官方哲学
A. 属于主观唯心论意识
B. 以孔孟学说为理论基础
C. 强调行先知后的观念
D. 强调个性和个体的发展
在唐代,皇帝的生辰放假三天,佛诞和老子的诞辰各放假一天;宋代不认为佛诞和老子诞辰是法定假日。这反映了宋代
A. 儒学复兴运动效果显著
B. 皇权比唐代有所增强
C. 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D. 政府法定节假日变少
汉代经学的政治化是儒学话语在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转向,即作为先秦诸子之学的孔子“私言”向汉帝国“官学”的转换。这一次转向
A. 适应了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B. 否定了孔子“德治”和“仁政”的人文主义理想
C. 体现了恢复重建西周分封制及其人伦关系的要求
D. 展开了对天命心性等形而上问题广泛深入的研讨
武则天的形象在宋代以前总体上较为正面,但欧阳修《新唐书》开始对其“妖魔化”,司马光《资治通鉴》更甚,而且始终不承认大周和武则天的皇帝位,仅称其为“后”。这反映了
A. 妇女地位发生了逆转
B. 程朱理学占主导地位
C. 官方修史原则的变化
D. 士大夫正统观念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