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1年,慈禧太后下诏变法,提出“欲...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1年,慈禧太后下诏变法,提出“欲求振作,须议更新”。此后不久,清政府“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清政府强调,修律“不戾乎我国世代相沿之礼教、民情”,“兼采列邦之良规,无违中国之礼数”。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虽君民上下同处于法律范围之内,而大权仍统于朝廷,虽兼采列邦之良规,而仍不悖本国之成宪。”1910年颁行《大清新刑律》,在立法原则、法典体例等方面,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特征。1911年完成了《大清民律草案》,在结构和内容上大体仿效德国和日本民法,采用诚实信用、契约自由和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规定了法人制度、土地私有权制度等。民律草案的制定,改变了中国诸法合体的旧法律编纂体例,标志着私权观念在中国的兴起,是促进市民社会在中国成长的阶梯。

——据曹全来《国际化与本土化:晚清法制改革的两个目标》

(1)根据材料,指出晚清法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法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1)特点:借鉴西方法律,具有近代化的色彩;具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特征;体现“中体西用”思想(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带有浓厚的封建性(维护专制统治);打破了中华法系的传统结构(体系更完备)。 (2)影响:有利于中国法律与世界接轨;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解析】 (1)由材料“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在立法原则、法典体例等方面,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特征”、“虽君民上下同处于法律范围之内,而大权仍统于朝廷,虽兼采列邦之良规,而仍不悖本国之成宪”、“在结构和内容上大体仿效德国和日本民法,采用诚实信用、契约自由和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规定了法人制度、土地私有权制度等”等信息概括即可。 (2)由材料“民律草案的制定,改变了中国诸法合体的旧法律编纂体例,标志着私权观念在中国的兴起,是促进市民社会在中国成长的阶梯”,结合第一问的特点和所学可知,影响是有利于中国法律与世界接轨;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彼特拉克(1304—1374)“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布拉乔利尼(1380—1459)“贪婪”和“占有欲”是人的本能,“金钱对公共福利和市民生活都是非常有益的。”

阿尔贝蒂(1404—1472)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拉伯雷(1493—1553)“随性所欲,各行其是。”

法国蒙田(1533—1592)“只有怀疑才能判断和论定。”

布鲁诺(1548—1600)“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马布利(1709—1785)“法律越严,财产不平等的危害就越小。”

卢梭(1712—1718)“创建一种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人身和财产的结合形式,使每一个在这种结合形式下与全体相联合的人只不过是他本人,而且同以往一样自由。”

霍尔巴赫(1723—1789)“一切道德法则都从理性中发出。根本不存在什么神。”

狄德罗(1773—1784)“以绞杀或废除暴君为结局的起义行动,与暴君前一日任意处理臣民生命财产的行为是同样合法的。暴力支持他,暴力也推翻他。”

 

 

上表为近代西方历史人物的言论。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体现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初,针对满洲贵族依仗特权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谕令禁止;刊税例木榜于各关,“并商要往来之孔道,遍行晓谕”,对“私行滥收”的官吏“依律治罪”,以促进全国各地商品的流通。康熙中期以后,清政府在工商业领域实行商专卖政策,这种封建王朝垄断控制工商业的形式,较之明代弊端丛生的官专卖制有了明显改进,国家变直接干预经济为利用专商间接遥控。但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不能超越作为地主制经济补充的界限,否则就要危及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因此清政府便用榷关、牙行和行会制对民间商业进行控制。允许适当发展,又不允许超过限度,清前期的主要手工业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与市场的关系,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下有了一定的发展。

——据李绍强《论清代主要手工业产品与市场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前期工商业管理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点的社会成因。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革命形势的发展使清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惶恐不安,“无业游民生计日绌……民不聊生,人心思变”。为此,清政府从减免赋税方面对各地推广和改良手工业的做法予以支持;在“振兴实业”的口号下,清朝中央和各省掀起了一股兴办工艺传习机构的热潮。各省工艺局传习科目不是适合于出口贸易的初加工手工业,就是具有本省特色的民族传统手工业,其主旨在于传授谋生手段、化除“游民”,达到教养兼施的目的。1905年11月,商部颁发《出洋赛会通行简章》,鼓励商人参加国际赛会,对参赛货物免去关税。晚清在近代手工业经济中实现了角色的转换,这是一种积极的行为。但晚清政府没有、也不可能认识到近代手工业作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间经济的地位和功能,从而就手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过渡转化这一关键问题采取治本之方。

——据彭南生《晚清手工业经济中的政府行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影响晚清手工业政策的时代因素,并简要评价这种政策。

 

 

查看答案

如表为法国不同人物关于“欧洲联合”的主张。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时间

人物

主张

1306年

法国外交家杜布瓦

为了避免战争,建立“基督教共和国”

15世纪

法国国王亨利

建立由欧洲国家君主委派代表组成的总理事会

1713年

法国思想家圣皮埃尔

提出《争取欧洲永久和平方案》,建立“欧洲联邦”

1932年

法国外长白里安

“法国和德国和解”,建立“欧洲联邦”

1950年

法国政治家让莫内

将法德两国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的管理之下,并对西欧其他国家开放

 

 

A. 欧洲一体化开始于中世纪

B. 法国在对德政策上一直主张和解

C. 欧洲联合的思想早已出现

D. 欧洲一体化是法国人努力的结果

 

查看答案

1913年10月,在总统威尔逊的呼吁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将关税税率由40%降至29%.有人评价该法案“目的是减少保护,使美国工业与欧洲制造商展开真正竞争”。美国的关税改革

A. 客观上推进世界市场的发展

B. 体现出扩大资本积累的客观需求

C. 有利于保护美国的国内市场

D. 反映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妥协让步

 

查看答案

据记载,以机器为核心的工厂曾引起了激烈的武装抗议。1811至1816年间,英国爆发了卢德运动。手工业工人认为机器是他们低工资和失业的罪魁祸首,他们结成组织,捣毁纺织机器。运动在被镇压后很快销声匿迹。这表明

A. 英国工厂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

B. 工业化进程中阶级矛盾有所激化

C. 手工业工人不能接受技术革新

D. 工人们追求建立平等公正的社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