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30日23点50分许,英国查尔斯王子在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说,这一重要而特殊的仪式标志着香港在一百五十多年英国统治之后,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这一仪式标志着
A. “一国两制”的提出
B.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C. 英国殖民体系的崩溃
D. 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
1958年中国各地建立人民公社的运动正处在最高潮,但直到1985年底,没有任何权威的苏联领袖谈起过中国的公社,即使新中国9周年纪念活动提供了明显的机会,苏联报刊发表的文章只有3篇提到了公社,其中专门谈公社问题的只有地位比较低的《文学报》发表的一篇文章。这可以反映出当时
A. 苏联不愿中国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B. 中苏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有分歧
C. 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战略奏效
D. 苏联已经清醒的认识到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认识到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重要地位
B. 决定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C. 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方针
D. 决定以农村为基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南京条约》第十一条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该条款反映出
A. 英国尚未扭转官方交往劣势
B. 中国传统华夷观念有所改变
C. 中英条约签订以平等为前提
D. 清廷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美国商人亨特曾写道:最壮观的景象莫过于英国商船队驶入广州港的情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帝国的十三行和英帝国的东印度公司,成为了18、19世纪中西关系的神经中枢”。这表明
A. 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商业竞争激烈
B. 清政府已改变闭关锁国的经济政策
C. 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的存在有利于促进了世界市场发展
D. 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是当时中西方重要的贸易机构
北宋词人裴湘在《浪淘沙汴州》中写道:“万国仰神京,礼乐纵横。葱葱佳气锁龙城。日御明堂天子圣,朝会簪缨。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别有隋堤烟柳暮,千古含情。”这一描写反映出北宋开封
A. 商贸繁荣,娱乐活动众多
B. 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都市
C. 已经打破市、坊之间的界限
D. 成为中外经济交流的枢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