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几个经济数据的统计表。该表统计数据表明
项目 | 1950 | 1951 | 1952 | 1953 | 1954 | 1955 |
私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元) | 4357 | 5928 | 6801 | 7848 | 7222 | 6878 |
私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指数 | 100 | 136 | 156 | 180 | 166 | 158 |
公私合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元) | 4257 | 6553 | 9297 | 10880 | 13401 | 13358 |
公私合营工业平均每人劳动生产率指数 | 100 | 154 | 218 | 255 | 315 | 314 |
——据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制表
A. 我国开展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已完成
B.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
C. 生产关系改造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D. 建国初期重工业的经济基础极为薄弱
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地。公文中有“仰慕天恩,准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
A. 洋务运动时期
B. 预备立宪时期
C. 戊戌变法时期
D. 中华民国初期
顾炎武在提出以经学取代理学的同时,始终关注“国家治乱之原,生民根本大计”。对那些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要“一切不为”。据此可知,顾炎武
A. 主张学术研究应回归儒家原典
B. 挑战理学的正统地位
C. 倡导用六经解决一切现实问题
D. 强调研究经学要务实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营田》记载,绍兴六年樊宾提举江淮营田公事,置司建康府,“官给牛、种,抚存流亡,岁中收本谷三十万斛有奇,除客户当给六分,官收十余万斛”。这表明南宋“营田”的实行
A. 有效缓解了土地兼并
B.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D. 导致了税收政策的改变
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产生了两个“副产品”:一个是强化了郡县制,另一个是产生了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这主要说明
A. 血缘政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B. 汉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
C. 地方割据势力促进社会转型
D. 地方势力决定集权的发展
西周分封的诸国,主要分布在七个地区:其一为王畿所在的渭水流域;其二为黄河汾水流域;其三为洛阳、开封、安阳三角地带;其四为成周的近畿;其五为鲁南、苏北一带;其六为豫南、鄂北一带;其七为鄂南、湘赣一带。这说明西周分封的着眼点是
A. 防止地方离心力
B. 加强对东方的控制
C. 强化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 控制农业生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