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把《孝经》作为学校的必修课。《唐律疏议》中涉及孝的有58条,约占全部条款的11%,从不孝罪的论定、定刑、惩罚措施以及为官的丁亲原则、家族中的尊卑等级等,皆有细致的规定。这充分表明唐朝时期
A. 四书五经逐渐被冷落
B. 传统孝道受到重视
C. 儒家思想开始法制化
D. 统治政策开明开放
传统观点认为,秦二世而亡缘于暴政。后来有研究者认为秦朝社会变革力度远超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导致帝王、群卿乃至庶人都处于恐惧之中而又没有合理的消解渠道是压倒秦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又有学者提出,秦朝制度抑制了多元文化的发展,没有得到中原以及关东人士的认同,遭反抗以至亡国。据此可知,关于秦二世而亡的认识
A. 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B.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解释
C. 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D. 缺少对古代其他王朝的观察
商周时期,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西周王室重臣召公曾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劝谏周厉王不要限制民众的舆论。这说明当时
A. 君主专制政体不够完善
B. 原始民主遗存尚有影响
C. 公众舆论决定国家事务
D.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宋朝时期,读书人认为史书“于科举非所急”,多不愿去读。传统的纪传体史书叙事以人物为主,同一事件分别记在数传或志文之中,前后重复,头绪繁杂,时间概念也不明确。同时,纪传体叙事既举大端,又备细事,卷帙繁重。当时号称“博览者”也只是读读《史记》、《汉书》、《后汉书》这些史学名著,至于三国至隋以及五代历史,大家都是“懵然莫识”。封建君主日理万机,要他观古知今、以史为鉴,绝非易事。
司马光(1019—1086年)学识渊博,研究遍及经学、小学、诸子学,而尤以史学见称于世。他用20余年的时间与刘恕、刘攽、范祖禹等人完成了《资治通鉴》这部不朽史学名著,标志着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的编纂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也奠定了司马光在史学领域无与伦比的历史地位。成书之日就受到宋神宗的好评,此后一直倍受历代帝王和学者们的重视。胡三省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
——摘编自李昌宪《司马光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治通鉴》问世的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学生反战运动蓬勃兴起。在反战运动的最初阶段,学生的态度和手段还是比较温和的。1966年,约翰逊政府下令征召青年学生入伍参战,反征兵运动成为了校园斗争的主题,由于学生自身的利益受到威胁,反战运动具有了实质性的内容。许多大学成立了反征兵组织,公开抵制政府的征兵政策。1968年,学生反战运动达到全盛期,美国青年学生在运动中由激进的抗议走向激烈的反抗,多所大学校园内发生丁爆炸和纵火事件。
与此同时,在反战运动中常常伴随着其它运动形式和目标:学生反战组织一度与争取实现黑人权利的激进的“黑豹党”组织合作;在反战运动中,妇女解放运动也得到发展,女学生在反战示威中逐渐认识到争取自身权利的重要性;反战运动也被涂上了反主流文化的色彩,“黑色幽默”代表人物约瑟夫海勒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以嬉笑怒骂的语言,说出了深刻的反战道理,在反战青年中广为流传。
——摘编自朱光兆、张素青《试析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学生反战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青年学生反战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青年学生反战运动的影响。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13年底张謇出任农商总长,立即着手经济法制建设。他深知,想要快速顺利有效地进行经济法制建设,仅靠自己和农商部的主观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上获得时任大总统袁世凯和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在下取得广大工商界的参与和拥护。对于国务院,张謇尽量利用机会宣示和解释自己制定经济法规的设想和方案,以争取获得支持和同情。对于作为法律审核机构的参议院、众议院和法制局,张謇设法沟通,除了在实业政见宣言书中已表示希望两院给予支持外,还在某些重要法规交付审议时,希望参政院和法制局视情况而简化审核程序,尽速审议通过。对于工商界,张謇尽量兼顾工商业习惯,吸收他们所提出的合理意见,如不能吸收则给予解释说服。张謇在制定经济法规时较多地注意到了本国的经济状况,如《商人通例》和《公司条例》,就是根据清末资政院在全国各商会讨论和广泛的调查基础上拟订的。
《商律总则》和《公司律》草案,经农商部邀请起草员来京,复加审视,修正十余条后而制定。其他经济法规的制定,也比较广泛地征求了工商界的意见。
——摘编自虞和平《张謇与民国初年的经济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进行经济法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经挤法制改革的主要特征并简析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