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西方的星期作息制传入中国。参照传统的二十八宿值日法的推算,汉语新添了“星期”和“星期日”等新名词,1907年清廷明确规定在正式用语中使用“星期”而不用“礼拜”。对上述现象,正确的解读是
A. “中体西用”思想盛行
B. 中西文化在碰撞中融合
C. 清廷固守传统意识形态
D. 社会生活习俗完全欧化
1933年国民政府发布的废两改元令规定: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持有银两者,可由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币,或在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兑换银币。这一政策
A. 有利于重建金融秩序
B. 使通货膨胀更加严重
C. 沉重打击了民族工业
D. 有效制止了白银外流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虽然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提倡自由贸易,但1815年土地贵族占主导的英国议会通过了《谷物法》,保护农业国内市场,随后外国也提高对英国工业品进口税。材料中《谷物法》的颁行
A. 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B. 反映英国需进行议会改革
C. 适应了工业革命发展需要
D. 促进了农业对外出口剧增
《唐律疏议》规定,每年八月由户部验证度量衡器是否准确,合格者印署后方可使用;使用不合规的量器,笞五十;致他人损失者,准盗论;监校官徇私不平,治罪。这表明唐代
A. 欺诈不实的商业行为十分普遍
B. 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
C. 诚信成为政府倡导的价值准则
D. 政府垄断了度量衡器具制造
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表明美国
A. 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出现动摇
B. 试图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分权制衡原则发生巨大变化
D. 国家政策受到冷战格局影响
《国际歌》自1871年问世,迅速传遍全球:1890年被译成西班牙文,1899年被译成挪威文,1901年出现了德文.英文、意大利文版.1920年出现中文版,1922年苏联以《国际歌》为国歌。此外,在香港、台湾地区还有方言的《国际歌》。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A. 战争激发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B. 反君主专制的斗争深入发展
C.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方兴未艾
D. 马克思亲自指导各国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