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时期流行针对法国的爱国歌曲《莱茵河上的警惕》。19世纪末,宣扬全球扩张的《德国至上》成了德国非正式的国歌。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民族主义思潮席卷欧洲各国
B. 欧洲大国间力量对比失衡
C. 法德矛盾成为欧陆主要矛盾
D. 德国挑战美国霸权野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两大军事集团相持到同盟国集团瓦解的过程。下列大事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索姆河战役开始
②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③《布列斯特和约》签署
④凡尔登战役结束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③④①
D. ②③①④
美国学者小约瑟夫•奈假设萨拉热窝事件没有爆发并且这样的危机在1916年前没有发生,那么到那时,俄国利用法国资金修建的铁路系统将大大改善,俄国军队可以在两星期内迅速集结到德国前线,这就使得德国的施里芬计划过时,德国出于两线作战的困难,可能就不会轻易给奥匈帝国一张空头支票。由此可见该学者主旨是
A. 德国应更改施里芬计划
B. 一战是可以避免的
C. 德奥结盟是一个错误
D. 德国应选择和平崛起
1917年有一则启事说:“每个自由之子,快来吧!把话传过去,我们就要来了。拿起你的枪,亮给德国佬看,扬起旗帜吧,我们从来不畏艰难。我们不会回头,直到战争终了。”这个启事的背景是
A. 俄国发生大革命,共产党号召群众革命
B. 奥地利政局改变,号召人民抵抗德国
C. 英国决心参战,开始与德、奥等国作战
D. 美国宣布参战,要招募人民从军入伍
战国至汉初,实行新的军功爵制。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军功爵制
A. 有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B. 使宗法制得到很好的延续
C. 表明了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
D. 导致了分封制度彻底瓦解
对历史事件的分类整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有一位同学将历史上重大改革分为两类:a类——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b类——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其分类标准是
A. 是否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 是否是向国外学习为主的改革
C. 是否导致原来社会性质的改变
D. 是否以解决民族危机为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