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在与朋友的书信中说昨日以旱事奏报,言今旱者皆贫民,有司必不得已,不若取诸富民之有良田、得谷多而售数倍之者。贫民被灾,不可不恤也。”这反映出
A. 土地因过度开发而贫瘠
B. 政府不断强化经济干预
C. 土地兼并严重影响民生
D. 百姓赋役负担太过沉重
下面是我国古代一水利工程示意图。该水利工程的修建
A.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B. 促进了西域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
C. 使关中地区成为“千里沃野”
D. 被后人誉为“王景治河,千载无恙”
年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下列两幅年画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征是
A. 种植业与家庭饲养业并重
B. 农业种植与家庭饲养相结合
C. 区域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D. 采用“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材料一: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1)这位代表所说的“新秩序”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一词的?
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代表中国进行强有力地辩驳。他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中国之不能放弃山东就像基督教之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
——《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山东问题在巴黎和会上是如何处理的?
(4)时隔2年之后,英美日中等九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会议的第三个重要议题就是解决中国问题,此时山东问题又是如何处理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20~1870年主要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年份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美国 |
1820年 | 50 | 15~20 | — | 10 |
1840年 | 45 | — | 12 | 11 |
1850年 | 39 | — | 15 | 15 |
1870年 | 32 | 10 | 13 | 23 |
材料二 187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的分布(%)
年份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美国 |
1870年 | 32 | 10 | 13 | 23 |
1881~1885年 | 27 | 9 | 14 | 29 |
1886~1900年 | 20 | 7 | 17 | 30 |
1906~1910年 | 15 | 6 | 16 | 35 |
1913年 | 14 | 6 | 16 | 36 |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各国之间工业生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3)结合史实,分析这种变化给世界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留下了哪些历史启迪
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
③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A. ①③④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