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三十年》中写道在1983年之前,政府明令不允许私人买汽车跑运输,一个今天已经消失的经济犯罪名词——投机倒把’在当时是一个很严重的罪名。”之后,“投机倒把”的罪名被“长途贩运”所替代。出现这种变化得益于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 中央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地位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84年6—7月,全国夏粮丰收,农民争先恐后卖粮,因粮库不足,出现卖粮难。这表明我国
A. 农民既得利益得不到保证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 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式确立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根据陈云的意见,制定了《关于减少城市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量的九条办法》,规定在3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当年内减少1000万人。这说明
A. 党中央对“左”倾错误在进行调整
B. 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C. 中央重新规划了“一五”计划的建设
D. 农业生产水平跟不上工业化进程
1957年,我国国有制企业每一职工占有的全部资金由2878元上升到4416元,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52年的43.1%上升到56.7%,农业总产值由56.9%下降到43.3%,重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由35.5%上升到45%。这表明
A. 中国经济建设照搬了斯大林体制
B. 国家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C. 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D. 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一五”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原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 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B. 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 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D. 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赫鲁晓夫认为,苏联农业发展不足的原因,首先是“在农业中违反了使工作人员从利益上关心生产发展、关心增加生产收入的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根本原则之一”。为此,他推行了
A. 新的经济体制
B. 加速发展战略
C. 种植玉米运动
D. 物质利益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