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记载:“夫存韩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大时已。通韩之上党于共、莫,使道已通,因而关之,出入者赋之……共有其赋,足以富国。”这体现了当时
A. 商业税收是国家的主要财政来源
B. 关税收入对于诸侯国的重要性
C. 交通便利使韩魏间商业活动频繁
D. 长途贩运促使了商业获利丰厚
战国《管子海王》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大锄),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輂(车)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据此可以推知战国吋期
A. 铁官掌控铁器生产使用
B. 自然经济成为生产常态
C.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 具备小农经济形成条件
《吕氏春秋·审时》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齐民要术·种谷》中也有“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结论。这反映了古代农业具有
A. 和谐统一的生态观
B. 因地制宜的生产观
C. 人定胜天的世界观
D. 精耕细作的发展观
据古史记载,商代饮酒之风盛行。微子启曾指出股人亡国的原因:“我用沉酗于酒,用乱败厥德于……天毒降实荒殷邦,方兴沉酗于酒。”由此可以推断
A. 酗酒盛行是导致商亡的根源
B. 酿酒业的兴盛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
C. 商代谷物生产获得一定发展
D. 商代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缺乏
周灭商之后,在前商都地区,除了武王少弟所封的卫国外,还有周公两个儿子建立的凡国和胙国。这表明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A. 否定商朝的政治制度
B. 安抚灭商的有功之臣
C. 促进不同族群之间的融合
D. 加强对征服地区的控制
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 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 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 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出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 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建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