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戴高乐明确表示:“将来会不会有一个欧洲,就要看在日耳曼人和高卢人之间会不会直接达成一个协议。”戴高乐认为
A. 法国在欧洲联合中应起主导作用
B. 法德应单独商谈欧洲联合事宜
C. 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的基本前提
D. 采取邦联制利于实现欧洲联合
韦伯认为“这是一种秘密的精神酵母”,它与其他因素结合而造成“西方”的兴起,亚洲人因为没有它而不可能发展资本主义,因而根本不可能真正地“发展”起来,即使他们发挥城市、生产和商业的作用也无济于事。材料中韦伯强调的是
A. 东方缺少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因素
B. 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C. 东方城市商业中产生不了资本主义
D. 东西方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早期罗马法规定,债务口头契约的成立,必须完成5名见证人在场见证等严格的仪式;到了后期,书面债务契约日益普及,其成立只要求“双方当事人在意思与理解上一致”即可。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罗马成文法开始取代了习惯法
B. 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C. 罗马法更加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D. 罗马法形式主义日益严重
下图为彦涵1944年创作于延安的年画,在抗日根据地曾流行一时。该年画创作意在
A. 强调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B. 极力宣扬全面抗战路线
C. 鼓动军民支持战略反攻
D. 说明抗日根据地的壮大
中山大学是共产国际专为培养中国革命干部而建立的,在1925年所接收的147名学员中,中共党员占20%,其余是国民党党员。黄埔军校创办后,苏联政府又派出了以巴甫洛失为首的军事顾问团到广州。这说明
A. 共产国际重视中国革命
B. 国民党是当时最先进的政党
C. 中共缺乏共产国际的支持
D. 国民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甲午战争后。除了出现“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史界革命”口号外,中国还出现“军国民教育”“科学救国”“教育救国”“文学救国”“实业救国”等口号。据此判断,当时
A. 资产阶级推动了政治变革
B. 民主与科学成为思想主流
C. 中国传统文化转型已完成
D. 资产阶级新思想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