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后期,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尽管他的农业政策有很多失误,譬如说大规模种植玉米,但他的改革与调整还是取得了积极成果。苏联农业克服了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取得了较快的进展。……1951~1955年期间,粮食的年平均产量为3850万吨,1961~1965年期间,年平均产量达到1.303亿吨,增长近50%,农庄庄员的生活大大改善。”材料中的“他”是指
A. 斯大林
B. 赫鲁晓夫
C. 勃列日涅夫
D. 戈尔巴乔夫
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直到2000年12月克林顿任期结束时,美国经济连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干预的强化
B. 国际市场的拓展
C. 新经济的出现
D. 福利国家的发展
1996年4月德国政府在《为了增长和就业》中指出:“(这些政策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德国的社会福利国家变得愈来愈昂贵了,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对此,德国政府有可能
A. 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
B.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C. 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
D. 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题文)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一个议员在农村发表演说,刚讲一半,许多农民就向他扔烂水果,以示反对。议员不慌不忙,一边抹掉脏东西,一边说:“我或许不怎么知道农民的难处,但你们必须承认,我还是有办法应付过剩的农产品问题的。”其直接有效的应付办法是
A. “以工代赈”
B. 调整劳资关系
C. 刺激出口
D. 大规模销毁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