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洪秀全得了南京以后,我们更能看出他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代。他深居宫中,务求享尽皇帝的福,对于政事则不放在心上。这实质上说明
A. 洪秀全的皇权意识浓厚
B. 太平天国是一个封建政权
C. 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 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制度
清政府于1850年10月至1851年5月,共调兵13600名并放银超过一百六十万两到广西。该举措的目的是
A. 大力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B. 镇压大规模反清运动
C. 防范英法发动全面战争
D. 增强东南沿海的防御
《南京条约》第九款规定,中国政府必须准许“全然免罪”战争期间充当汉奸的中国人,已被监禁起来的卖国贼,也必须全部“加恩释放”。此条款表明英国
A. 与清朝关系友好
B. 对中国内政事务的干涉
C. 侵犯了中国领土
D.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德意志帝国宪法》对英国立宪制度的参照主要体现在
A. 皇帝权力受到制约
B. 议会拥有立法权
C. 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D. 实行联邦制
《大国崛起》:“1789年之后……法国在反复的革命和复辟过程中形成的共和派与君主派,在相持了半个多世纪后,终于不再选择激烈的对抗。”斗争的结果是法国
A.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 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C. 两派的政治权力均分
D. 资本主义发展严重受阻
在美国建国之初,最高法院并不是非常有力的机构,甚至连个像样、单独的办公楼都没有。在第四任首席大法官约翰·马歇尔的领导下,最高法院终于争取到了司法审查权(判定某项法律或政府行动是否违宪)。以上变化反映了美国
A. 制衡机制得到加强
B. 最高法院由民选产生
C. 国会立法权的削弱
D. 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