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袁世凯宣布废除国务院,在总统府设立政事堂和陆海军大元帅统帅部,取消国务总理,改设国务卿并向总统负责。袁世凯这一调整事实上违背了《临时约法》中的
A. 责任内阁制
B. 君主立宪制
C. 两党制
D. 议会制
下表是武昌起义后成立的革命政府人员组成,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新军将领 | 革命党 | 咨议局议长 | 巡抚 | 布政使 | 提督 | 督练公所总参议 |
13 | 3 | 3 | 1 | 1 | 1 | 1 |
A. 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B. 具有反封建的不彻底性
C. 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 是清朝官员的反清革命
随着19世纪末民族危机的加深,“托古改制”与“扶清灭洋”方案交替上演。这反映出
A. 封建制度已成为众矢之的
B. 洋人成为民族的主要敌人
C. 两方案都对清廷寄予希望
D. 社会对西学认识日益深化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清政府始寄希望于俄、英等国的“调停”,继则在战端已启的情况下仓促宣战。由此可知,甲午战败的原因是清政府
A. 高层内部斗争
B. 战略决策失误
C. 日本蓄谋已久
D. 军队装备落后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洪秀全得了南京以后,我们更能看出他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代。他深居宫中,务求享尽皇帝的福,对于政事则不放在心上。这实质上说明
A. 洪秀全的皇权意识浓厚
B. 太平天国是一个封建政权
C. 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 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制度
清政府于1850年10月至1851年5月,共调兵13600名并放银超过一百六十万两到广西。该举措的目的是
A. 大力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B. 镇压大规模反清运动
C. 防范英法发动全面战争
D. 增强东南沿海的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