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到:“在1815~1880年期间,英国经常存在于一种实力政治的真空之中,这很难说是夸张之词,这也是殖民军队能够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上的原因。不错,英国帝国主义有局限性和一些问题,还有西半球的扩张中的美利坚合众国及东半球的法国和俄国。但是,长期以来在热带的许多地方,除土著民族外,英国的利益集团(商人、种植园主、探险者和传教士)几乎碰不到其他外国人。”材料反映了英国
A. 开始成为“日不落帝国”
B. 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C. 霸权受到法俄严重挑战
D. 实力强大但隐藏着危机
有学者认为:“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政治上独具特色,经济上国家主导,自上而下地推行福利国家建设,以解决社会矛盾……既可以避免沙皇俄国式的专制,又可以避免英国和法国那样弱小、颓废和低效的民主政体的弊端。”该观点认为德意志第二帝国
A.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B. 采取威权政治适应发展
C. 建立健全福利国家制度
D. 组建了独立的立法机构
马丁·路德提出:“基督徒具有‘精神的属性’,在精神方面,他们是自由的,只服从于上帝……基督徒还具有‘肉体的属性’,在物质方面,应当服从世俗权威,可以当兵,可以嫁娶,可以过任何世俗生活。”其主要目的是
A. 主张因信称义
B. 否定教皇权威
C. 反对禁欲主义
D. 强调王权至上
雅典城邦“以有效的机制制约政治斗争,把它局限在和平有序的范围之内,阻止它演变为血腥的暴力惨剧,同时又要保持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良性竞争和对立,以利于社会批评、监督和纠正执政者的错误。”由此城邦
A.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B. 实行陶片放逐法
C. 扩大公民大会权利
D. 发放工资和津贴
《中国经济60年》中写道:“自从1985年广东省的广州、佛山、江门、湛江等四个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城市’,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从辽东半岛到广西沿海一线涌现了已经初步形成成片市场、经济具有很强活力的地区。”从中可以看出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上述四个城市开始
B. 改革开放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起来
D. 全方位、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949年和1950两年间,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间的贸易曾一度恢复和发展,甚至出现了中国的公私贸易机构还同在华的外国工商业者,陆续订立了各种贸易合同及加工订货合同。但到1950年底,这些贸易基本就不存在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苏联的大力援助
B.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帝国主义的封锁
D. 国民经济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