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通过重塑孔子形象、高悬大同理想,并用西方政治伦理学说诠释儒家经典,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对接和调融、重塑和创造。这一行为
A. 打击了孔子的思想权威
B. 不利于传统思想文化的转型
C. 减少了维新变法的阻力
D. 使晚清的保守思想大行其道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文学在今日不当为少数文人之私产,而当以能普及最大多数国人为一大能事”,但丁在“世俗文学”的影响下,用意大利托斯卡纳方言写成了《神曲》。这说明两人都
A. 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B. 倡导文学应平民化、世俗化
C. 主张反对封建权威
D. 起到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作用
伏尔泰说:“中国的皇帝、蒙古的大汗、土耳其的苏丹都不能对地位最低微的人说‘我禁止你消化、上厕所和思维’。”伏尔泰意在强调
A. 君主专制导致等级森严
B. 法律面前人人都应平等
C. 君主专制破坏平等关系
D. 平等是天赋的自然权利
马丁·路德宣称,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种主张在当时的主要进步意义是
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D. 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的平等
北魏孝文帝尊儒崇经,兴办学校,讲授儒家经典,其主要目的是
A. 儒家文化是中国的汉文化
B. 当时的人们喜欢儒家文化
C. 冯太后的影响
D. 适应巩固统治的需要
商鞅师承儒家,却转行法家之道,他在《商君书·画策》中说:“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这说明当时
A. 儒家与法家追求的目标相悖
B. 儒法在实践中出现融合倾向
C. 法家意识到教化作用的局限
D. 以仁义治天下成为主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