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于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从政治、经济方面作答)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A. 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B. 经济结构的调整全面展开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A. 大跃进时期
B. 农业合作化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进行的主要探索是
A. 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改革
B. 加强与苏联合作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发展外向型经济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B. 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
C. 抵制“大跃进’,的错误
D. 政治运动干扰生产活动
下图反映了我国1956年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 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大跃进”运动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