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 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史载,东晋时,太尉郗鉴为女择婿,遣人至朝廷重臣王导的家中“遍观子弟”。王氏子弟各自修饰,以图被选,只有王羲之“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被郗鉴认为是理想的女婿人选,“遂以女妻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女性地位低下 B.婚姻讲究门第
C.择婿方式独特 D.大臣拉帮结派
自汉代起,皇帝的言行由史官记录,称《起居注》,在位皇帝不能查阅。唐太宗以审查和改正自己过失为由强行破坏这一规矩。宋代史官更将其呈送皇帝御览,明清皇帝则直接指导编写。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皇帝和史官对君主形象关注重点不同
B. 唐太宗的“仁君”形象具有示范作用
C. 《起居注》因“劝诫”功能备受皇帝重视
D. 古代皇帝专制集权意识不断得以强化
(题文)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
A. 社会流动更趋频繁
B. 皇室权威更趋强化
C. 世俗文化蓬勃发展
D. 货币经济地位提高
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务,其主要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强化君主集权
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 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 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 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