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中叶以后,面对西方列强的武力侵略、工业文明的冲击,东方的中国、日本均进行...

19世纪中叶以后,面对西方列强的武力侵略、工业文明的冲击,东方的中国、日本均进行过改革,但结果却并不相同,阅读材料:

材料一  柏利在1853年进行的那次访问是不受欢迎的,但过后他在日本反而有了许多潜在的盟友。……长州和萨摩两藩的领主终于领悟到,与西方打交道的唯一途径,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他们要为日本人拯救日本,就要学习西方的秘密。……明治时代是日本西化的伟大的时代。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

材料二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三  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寻访了欧美各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邮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各国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开设的内务省,以劝业为中心,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厂,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植民业的政策。

材料四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1)材料一中长州和萨摩两藩主学习西方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情况。

(4)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1)目的是富国强兵,振兴日本民族,摆脱外来侵略。 (2)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 (3)政府派团赴西方进行有效的实地考察;政府部门鼓励、推动近代工商业的发展;有选择、有侧重的向西方不同的国家学习;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起步快;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人才;直接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未全盘西化,以神道确立对天皇的崇拜。 (4)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等。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是采用西方本身的军事和技术装备……从此日本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民族国家”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长州和萨摩两藩主学习西方的目的是富国强兵,振兴日本民族以及摆脱外来侵略。 (2)依据材料二“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以及康有为希望通过变图强并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 (3)依据材料三“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寻访了欧美各国”的信息可知政府派团赴西方进行有效的实地考察;依据材料三“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各国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的信息可知政府部门鼓励、推动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并结合所学可知有选择、有侧重的向西方不同的国家学习、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起步快、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以及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未全盘西化,以神道确立对天皇的崇拜。 (4)原因:依据材料四“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的信息可知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依据材料四“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的信息可知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依据材料四“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的信息可知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依据材料四“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的信息可知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以及内部意见分歧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古罗马的《民法大全》

材料二: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材料三:第十一条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二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1)材料一体现了古罗马法的哪些思想?

(2)材料二中近代美国政体的权力中心是什么?有何目的?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近代美国和德国的政体各有何显著特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伯利克里讲到:“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物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制度使我们心悦诚服。

——伯利克里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的演讲

材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材料三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材料四  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

材料五 

 

政体

形式

君主立宪制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

议会共和制

总统制共和制

 

 

(1)材料一中的“全体人民”指哪些人?伯利克里心中的民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两国元首产生方式及与各自议会之间关系的差异?

(3)在学习“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课后,李明同学认为法国的政体进步,史航同学认为德国的政体有效。你同意哪一位同学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五体现了哪些民主内涵?

(5)上述材料揭示的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二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三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

(1)据材料一,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

(2)据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

(3)元代实行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据此并结合材料,说明明朝废除丞相的原因和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查看答案

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

A. 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B. 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C. 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D.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查看答案

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A. 有利于政局稳定

B. 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 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 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