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缔结《北京条约》之时,清廷“设抚夷局”掌对外交涉事宜。后因交涉日增,奕诉等于咸...

在缔结《北京条约》之时,清廷“设抚夷局”掌对外交涉事宜。后因交涉日增,奕诉等于咸丰十年底奏请设立总理衙门并表示“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这反映出

A. 朝廷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B. 清政府重视维护国家主权

C. 清廷被动地适应近代外交

D. 列强暂时放缓了对华侵略

 

C 【解析】 根据材料“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仍归军机处办理,以符旧制”可知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务纷繁,军机处不能及时处理,故选C项;根据材料“后因交涉日增,奕诉等于咸丰十年底奏请设立总理衙门”可知总理衙门设立的原因是外务纷繁,排除A项;总理衙门消极作用是指中央机构半殖民的化的标志,排除B项;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缓了对华侵略,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朝思想家戴震说:“古之言理也,就人之情欲求之,使之无疵之为理:今之言理也,离人之情欲求之,使之忍而不顾之为理,”对戴震的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A. 理学维承和发展了古代理的思想

B. 批判将天理和人欲相对立的说教

C. 反对心学,主张回归宋代的理学

D. 摒弃人的情欲才能达到理的境界

 

查看答案

据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可知,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玉米、甘薯种植推广,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导致明清粮食亩产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 农业生产技术发展长期停滞

B. 残酷的封建剥削严重伤农

C. 商品经济繁荣冲击农业生产

D. 生产方式制约生产力提高

 

查看答案

读图:

注:图中黑点越大、越密,则表明进士人数多与上图有关的分析评论,正确的是

A. 统一局面形成使进士的分布区域更广

B. 唐朝后期藩镇窃取了开科取士的权力

C. 进士的地域分布与经济文化发展相关

D. 唐朝后期南方社会发展已经超过北方

 

查看答案

西汉以前,以室中西南隅为族中尊长所居,故皇(王)宫多设在都城西南隅,坐西(南)朝东为尊;东汉以后,天子定在都城南郊祭天,表明“承天”而治理天下,故皇宫位于都城正中央,以坐北朝南为尊。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宗法族群观念受到重视

B. 君臣政治关系得到强化

C. 统治疆域由东向南扩展

D. 帝王宫殿模式基本定型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司马光的不朽贡献,在于编基《资治通鉴》一书,司马光从小就聪教好学,其酷爱史学,七岁时就喜欢听人家讲《左传》,走上仕途以后,仍旧治史不懈,他感当时缺乏一部比较明完整的通史著作,使学习历史的人遇到很大的困难。因此,“常欲取其要,为编年一书”。但他编撰《资治通鉴》的主要原因,是想通过“叙国家之盛衰,著生民之休戚”来总结统治经验,供统治者借鉴,为巩固当时封建王朝服务,所以这部书得到神宗的赞扬,以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政道”,赐名为《资治通鉴》,并且亲自为它作序。《资治通鉴》的作者,虽然只署司马光一人,但实际上是一部集体编写的著作,由多人分工协修,最后整理删定,则是由司马光一人完成的,《资治通鉴》于哲宗元祜七年(1092年)刊成,据说成书以后,贮积在洛阳的草稿,竟有两间房子之多,黄庭坚曾阅过原稿,没有见到一字草书

——摘编自范兆琪《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简析司马光能够编撰出《资治通鉴》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司马光的优秀品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