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在《论学生事件》一文中对于青年学生火烧交通总长曹汝霖私宅、痛打驻日公使章宗祥的公开质疑:“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意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愿意检厅去提起公诉……纵是国民公众的举动,也不能横行,不管不顾。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下列与作者观点一致的是
A. 反对五四运动
B. 在法律制度的框架之内从事爱国活动
C. 在法律制度的框架之外从事国民运动
D. 维护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
伦敦《泰晤士报》社论:“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级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这足以称之为中国的光荣革命。”对该社论的正确理解是
A. 辛亥革命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B. 辛亥革命体现了妥协的智慧
C. 辛亥革命的意义影响深远
D. 辛亥革命和英国光荣革命都推翻了君主专制统
1921年,美国学者杜威撰文提出:“(如果)没有一场基于理念转变的社会转型,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的。(中国)政治革命是一场失败,因为它是外部的,形式上的,只触动社会运作机制,而没有影响实际控制社会的生活观念。”杜威的这段言论
A. 为五四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B. 否定了五四运动的意义
C. 辛亥革命失败可为其提供佐证
D. 揭示了近代前期革命失败的根源
美国律师安德鲁曾感慨:“你恐怕很难想象,在文明世界里居然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刑事法庭,在没有陪审团的情况下,法官即可自行审案,当堂发落……这种审判制度通行清国各地。”这段言论
A. 恶意污蔑中国的司法制度
B. 推动列强借此攫取领事裁判权
C. 为控制中国司法主权辩解
D. 为进一步控制清政府制造借口
历史学者唐德刚说过,中国“战前千年不变,战后十年一变”,也正是这场战争让国人开始逐渐清醒——原来世界上不止我大清帝国一个。这场战争使中国
A. 独立发展的道路被中断
B.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D. 被迫向列强全境开放
据统计,明代监察御史共209人,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有29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这表明当时
A. 科举是官员的主要来源
B.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C. 注重考查监察官员素质
D. 监察机构日益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