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书画名家王修在《版本述》中说:“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这说明
A. 儒学复兴影响雕版印刷发展
B. 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
C. 佛教盛行推动雕版书籍出现
D. 市场需求引发雕版技术革新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怀种族之奇耻,究兴亡之要因,于是排斥夷狄,批评专制”。上述观点表明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A. 从明亡中反省君主专制
B. 认识到改朝换代的必要性
C. 主张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D. 反对排斥夷狄的落后思想
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大而无当的文官集团,下面是缺乏组织的农民。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A. 君主专制在特定背景下削弱
B. 官僚体制失去对社会的控制
C. 儒家伦理观念深入民间社会
D. 社会各阶层间流通渠道畅通
关于雍正的死因,古今有不同的记载。雍正的《起居手册》记载:“八月二十一日,上不豫。戌时,上疾大渐,召诸王、内大臣及大学士至寝宫授受遗诏。到二十四日子时,龙驭上宾。”《清帝外纪》记载:“惟世宗(雍正)之崩,相传修炼丹饵所致,或出有因”。这反映出
A. 历史叙述中不会有客观性的记载
B. 不同历史记载使史学呈现多元化
C. 当事人记录的历史才具有真实性
D. 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总会有差异
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材料表明,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
A. 包含着否定商业发展的基本因素
B. 体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
C. 折射出由抑商到崇商的观念变迁
D. 表明了商人参加科举的强烈诉求
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名称 | 地点 | 描述 |
匡社 | 苏州 |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
复社 | 吴江 | 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
岭南会馆 | 苏州 |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
讲学会 | 无锡 |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
A. 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 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C. 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 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的思潮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