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三代,宗庙位于国都中心,据《礼记•曲礼》记载:“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牲口房和库房)为次,居室为后。”这说明三代
A. 祖先崇拜占据重要地位
B.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C. 等级制度影响日常生活
D. 重视农业成为社会共识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李善兰(1810年一1882年),浙江宁海人。他资禀颖异,勤奋好学,年少时就靠自学读懂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6卷。李善兰曾因做不好八股文章,落第而归,但却在家仔细研读金元数学家李冶的《测圆海镜》以及清初学者戴震的《勾股割圆记》,数学水平有了更大的提高。1852年,李善兰到上海结识了英国汉学家、传教士伟烈亚力,后两人开始合作翻译了西方数学书籍“几何原本”后9卷、《代数学》13卷和《代微积拾级》18卷等;西方力学著作《重学》,这是我国近代科学史上第一部力学译著;天文学著作《谈天》和植物学著作《植物学》,这也是西方近代天文学和植物学首次全面系统地传入中国。在翻译过程中,李善兰仔细思考,反复斟酌,创译了一大批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和植物学中的科学名词,例如:代数、常数、已知数、未知数、函数;历元、方位、视差;分力、合力、质点:细胞、植物;等等。100多年来,这些科学名词不仅在我国流传下来,扎下了根,还飘洋过海,东渡日本等国,沿用至今而勿替。
——根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善兰翻译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李善兰翻译工作的历史意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449年,蒙古族瓦刺军南下,在河北土木堡奇袭成功,明军50万大军溃退。在景泰帝支持下,兵尚书于谦率领明军顺利抗击了瓦剌军的多次来犯。1451年,于谦总结了各方面经验,决定废除“三大营”体制,整肃军纪、惩办贪污渎职,对军队朝度进行大力改革。实行各兵种混合编制、精选将领、严格操练等,最终建立了团营。此外,于谦十分重视民壮的招募和选拔,他精研战阵操法,编成的《武经要略》在军队中得到传播。改革弥补了“三大营”体制的缺陷,明军的整体素质大大提升。后未,瓦刺军再次来侵犯明朝时,于谦治理的军队发挥了其整体威力,把瓦军杀得溃退而归。
——据《中外名将录·于谦》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军队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军队改革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一统思想滥觞于先秦时期,《诗经》中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说法,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个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系统的、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下表是不同时期思想家或政治家对此认识的摘要。
孔子 |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
孟子 | “‘天下’定于一” |
董仲舒 |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
唐太宗 |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
明太祖 | “朕既为天下主,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宇如一” |
清世宗 | “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 |
孙中山 | “五族共和” |
毛泽东 | “中华各民族共同建立统一的人民共和国” |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交换的发达,促进了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北宋除铜、铁钱外,金银也作为半流通性货币,租税的征收、官俸的发给和对外贸易都使用银两。北宋的铜钱尽管铸造得比过去多,但“钱荒”却十分严重。为此,政府规定四川等地只能用铁钱流通。由于携带不方便,10世纪末,成都出现了所谓“交子铺”,发行纸币代替铁钱。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作准备金,定期发行,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洪武元年,明政府颁行“洪武通宝”。但由于铜钱的铸造受到铜料不足的限制,而且商贾也习惯于用元代的纸钞,铜钱的流通并不畅达。洪武八年,印造大明宝钞,禁止民间使用银子。但由于宝钞发行没有数量的限制,也没有兑换的机制,导致官府大力推行用钞作货币的同时,两浙、江西、闽广等地的百姓重钱轻钞,宝钞严重贬值,钞法难以推行。正统元年,政府“弛用银之禁”,下令南方部分不通舟楫的地方,可将赋税折算白银缴纳。至万历时期,要求各种租税都折银征收。民间白银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原来的“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的习惯也逐渐改变,人们在小额交易中也宁愿使用极为细碎的银子。
——《世界货币视野中明代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时期“交子”出现的原因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时期白银货币地位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宋、明时期货币流通的相同点。
民国书画名家王修在《版本述》中说:“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这说明
A. 儒学复兴影响雕版印刷发展
B. 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
C. 佛教盛行推动雕版书籍出现
D. 市场需求引发雕版技术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