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入清以来,中国的货币制度是银两与制钱并行,封建性明显。鸦片战争以后,外国银元、钞票在中国境内大量流通,至清末已占市场货币总额的55.71%。19世纪中后期,世界强国普遍实行金本位制,使当时以用银为主的中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1902年以来,西方列强不断要求中国“立定国家一律之国币,即以此定为合例之国币”。从1903年开始,清末币制改革提上日程。1905年以前的改革,主要以讨论为主,其焦点是统一货币铸造权和纸币发行权问题,最终成立了造币总厂和户部银行。1905年以后主要是确定本位货币等问题。由于争论不休,清政府的币制法令也迭次更改,形同虚设,各省的私铸银元、铜元乃至伪造纸币的现象也仍然有增无已。结果是币制紊乱的问题丝毫未能解决,但晚清的币制改革是中国近代货币制度改革的先声。
——摘编自刘金章、唐建字《试论晚清的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币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清末币制改革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阐释。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主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时期,书院作为学校的一种,开始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书院的发展,其实是北宋政治、社会与文化三方面的交集点。唐中期以来,门阀特权地主阶层遭到削弱,庶族地主阶层崛起,迫切需要自己的教育机构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宋初80余年间,中央已无二馆六学之盛,只能勉强维持国子监与太学,广大士人只好将求学的目光转移至肇始于唐末五代时期的书院上。北宋时期,书院的教育功能不断强化,并逐渐形成了兼具教学与学术研究之功能、讲明义理之精神和开放自由之学风的特点。
——摘编自肖啸《数量远超唐代十倍:宋代书院为何如此兴盛》等
材料二 文艺复兴前,欧洲大学大多数分布在欧洲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地区,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逐渐延伸到东欧、中欧等地区。早期的欧洲大学是由学生来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的。文艺复兴时期,学校的行政与管理职能都由教师群体成立工作小组来负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浪潮使得原本传统的经院神学类课程受到严重的冲击,取而代之的是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这类的课程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文艺复兴前,大学主要是为了培养神职人员这样的专业人员而设置的,随着新思想对大学文化的影响,体现国家、民族特色的大学也成为真正培养全方面优秀人才的机构。
——摘编自周磊、解秀波《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学院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前后大学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1960年2月13日,法国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与此同时,法国采取了一系列步骤退出北约的军事一体化。1966年2月21日,法国要求修改北大西洋公约,不愿被拖入正在不断升级的越南战争。这说明,当时的法国
A. 在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
B. 不再与苏联搞军事对抗
C. 通过退出北约要挟美国
D. 在军事行动上更加激进
费城制宪会议上,针对修宪问题,麦迪逊提出:“应当制定条款来规定必要时候联盟条例的修订事宜,且不应当要求获得国会的同意。”在辩论中,有少数代表对此提出质疑,但赞同者显然更多。这一建议
A. 否定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B. 有利于美国政治的稳定
C. 弥补了民主共和的缺陷
D. 降低了美国国会的地位
下表为英国棉纺织厂成年工人性别比例表(%)。这表明工业革命
A. 促使产业结构发生调整
B. 导致社会阶层发生分化
C. 推动了妇女进一步解放
D. 加剧了社会矛盾的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