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这一“调笑令”所调笑的工具应该是下图中的: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王艮(1483—1541),江苏泰州人,他出身灶户,做过小商贩,布衣终身,曾师从王阳明。其开创的泰州学派,有别于王学,自成体系,具有明显的叛逆精神。他认为“百姓日用即是道”,人们的吃饭、穿衣等日常物质生活需要是人的自然本能和生命价值。……他敢于冲破封建统治阶级对文化教育的垄断,力图把高深的儒学改造为士、农、工、商“人人共明共同之学”。他的“格物”论,也同样有别于王学,他认为首先要满足人们吃、穿等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同时要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身不受侵犯,实现“人人君子”的社会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王艮还针对明中叶所存在的尖锐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改革封建政治、经济、文化等要求。他所开创的泰州学派,在明中叶以后得到广泛的传播,造就了一大批人才,其门墙之盛,影响之大,皆在王门各派之上。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王艮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艮思想产生的背景。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德国赔款问题是巴黎和会的严重后遗症。1922年11月,德国要求延期支付赔款,1923年1月,法比联军闯入鲁尔,强行索取德国赔款,德国实行消极抵抗,通货膨胀加剧,德国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同年,成立由美国芝加哥摩根银行经理道威斯为主席的委员会,1924年4月通过了“道威斯计划”。主要内容有:由英美贷款给德国:暂不规定赔款总数和支付年限;德国的财政经济受到赔偿事务总管(由美国代表担任)为核心的协约国代表的监督。……1925年7月,法比军队撤出鲁尔。
——摘编自蒋坷《从“道威斯计划”到“马歇尔计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道威斯计划”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道威斯计划”实施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入清以来,中国的货币制度是银两与制钱并行,封建性明显。鸦片战争以后,外国银元、钞票在中国境内大量流通,至清末已占市场货币总额的55.71%。19世纪中后期,世界强国普遍实行金本位制,使当时以用银为主的中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1902年以来,西方列强不断要求中国“立定国家一律之国币,即以此定为合例之国币”。从1903年开始,清末币制改革提上日程。1905年以前的改革,主要以讨论为主,其焦点是统一货币铸造权和纸币发行权问题,最终成立了造币总厂和户部银行。1905年以后主要是确定本位货币等问题。由于争论不休,清政府的币制法令也迭次更改,形同虚设,各省的私铸银元、铜元乃至伪造纸币的现象也仍然有增无已。结果是币制紊乱的问题丝毫未能解决,但晚清的币制改革是中国近代货币制度改革的先声。
——摘编自刘金章、唐建字《试论晚清的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币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清末币制改革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阐释。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主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时期,书院作为学校的一种,开始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书院的发展,其实是北宋政治、社会与文化三方面的交集点。唐中期以来,门阀特权地主阶层遭到削弱,庶族地主阶层崛起,迫切需要自己的教育机构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宋初80余年间,中央已无二馆六学之盛,只能勉强维持国子监与太学,广大士人只好将求学的目光转移至肇始于唐末五代时期的书院上。北宋时期,书院的教育功能不断强化,并逐渐形成了兼具教学与学术研究之功能、讲明义理之精神和开放自由之学风的特点。
——摘编自肖啸《数量远超唐代十倍:宋代书院为何如此兴盛》等
材料二 文艺复兴前,欧洲大学大多数分布在欧洲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地区,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逐渐延伸到东欧、中欧等地区。早期的欧洲大学是由学生来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的。文艺复兴时期,学校的行政与管理职能都由教师群体成立工作小组来负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浪潮使得原本传统的经院神学类课程受到严重的冲击,取而代之的是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这类的课程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文艺复兴前,大学主要是为了培养神职人员这样的专业人员而设置的,随着新思想对大学文化的影响,体现国家、民族特色的大学也成为真正培养全方面优秀人才的机构。
——摘编自周磊、解秀波《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大学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学院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前后大学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