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傅斯年认为,“五四运动可以说是社会责任心的新发明”。这一观点主要是基于五四运动
A. 使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 激发了民众参与爱国运动
C. 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方向
D. 使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甲午战争后短短的几年间,洋务派不但把战前已有的洋务厂矿、铁路轮船运输等企事业与新式学堂,几乎全都扩充和增新;而且全然新建了为数可观的各类企事业、新式学堂和新军等“从未有如此之速”、如此之广泛,为时人所称道。这些史实说明甲午战争后
A.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加速
B. 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
D. 中国向西方学习发生质变
明朝时,面对外敌入侵,不但明军浴血拼杀,京城的百姓也自发捐钱捐物,支援朝廷。明朝中后期,虽然军备废弛,但常常传出北方边镇百姓与驻军合力、死守孤城并击退强敌的佳话。这说明明朝
A. 北方边患问题严重
B. 国家的凝聚力较强
C. 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D. 民间慈善活动活跃
《唐律疏议》载:“诸于山陵兆域内失火者,徒二年;延烧林木者,流二千里……其在外失火而延烧者,各减一等。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诸盗园陵内草木者,徒二年半。若盗他人墓茔内树者,杖一百。”由此可知,唐代
A. 司法判决轻罪重罚
B. 官方禁绝开发山林
C. 政府重视生态保护
D. 底层民众生存艰难
“循吏”之名最早出现于西汉。西汉循吏者,属“奉职循理,何必威严”之官吏。循吏能“养之仁,使之以义,教之以礼……故人敬而悦之,爱而亲之”。“循吏”的出现反映出当时
A. 儒学影响扩大
B. 私学发展迅速
C. 监察制度缺失
D. 社会秩序混乱
春秋初年,会盟的主持者、参与者多为各诸侯国国君。诸侯之间的会盟不再经过周王的批准;没有周王主持或参加的盟会几乎连年不断。这表明,此时
A. 诸侯联合助推统一趋势加强
B. 宗法分封制体系走向崩溃
C. 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完全丧失
D. 贵族统治新秩序亟待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