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带来这一变化的改革政策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建立人民公社
C. 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 实行对外开放
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
A. 召开八大,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B. 发动大跃进运动
C.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八届九中全会后,党的各级领导响应毛泽东“1961年要搞一个实事求是年”的号召,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毛泽东带三个调查组到了浙江、湖南和广东的农村;刘少奇到了湖南长沙和宁乡;周恩来去了河北邯郸地区;朱德到了四川、河南和陕西。这一做法
A. 旨在为制定“二五”计划做准备
B. 有力地推动了“八字方针”的落实
C. 较为彻底地纠正了“左”倾错误
D. 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尝试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
A. 民族独立富强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工业化的实现 D. 实现民主政治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加资、合股、接管、国营等各种方法,实现了对沿海地区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控制和垄断。同时,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大批重工业厂矿,如钢铁工业、飞机制造业、电工电料业、化学工业、钨锑等矿产业。这些做法
A. 为抗日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
B. 平衡了农轻重的比例关系
C. 实现了中国经济布局的平衡
D. 使民族工业遭到毁灭性打击
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政府时期颁布的76项主要经济法规中,有54项颁布于袁世凯当政时期,超过总数的70%,内容包括工商矿业、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银行金融、权度、税则、经济社团等方面。这说明袁世凯政府意在
A. 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B. 缓和与革命党矛盾
C. 促进全国市场统一
D. 推动民族工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