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为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逐渐形成
B. 工业革命已向欧美各国扩展
C. 中国被迫开放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玉米等作物多路径传入非洲
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000吨,其中有31000吨运抵欧洲。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 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C.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亚洲
D. 欧洲加大了对亚洲的资本输出
下面是外来植物传入中国简况表。这些物种的传入是
品种 | 传入中国时期 |
玉蜀黍(玉米) | 16世纪传入中国,清代向全国推广 |
落花生(花生) | 16世纪(明中期)传入中国 |
烟草(烟) | 17世纪初(明末)传入中国 |
番薯(红薯) | 16世纪传入中国南方,清初传至北方 |
A. 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
B. 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
C. 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
D. 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表现
明清时期,”九省通衢”的汉口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剧增17倍,外来人口构成了市民的主体。叶调元有竹枝词云:“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这反映出汉口
A. 社会生活习俗有了重大变化
B. 是以商业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
C. 官府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
D. 列强入侵推动了商业迅速发展
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御街成为主要的商业街。这说明宋代
A. 主要城市已经不再是政治中心
B. 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
C. 城市格局和功能发生重大演变
D. 工商业市镇在沿海沿江地区兴起
(题文)从《清明上河图》中看,汴京城十字街口的各种店铺都有明显的招牌商标。在招牌商标广告中,许多商家把“仁”“义”“德”“信”等作为字号,刻写于牌额之上,公之于众。据此可知( )
①市坊制度开始瓦解
②商标的命名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
③工商业者重视商业信用的宣传
④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监管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