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英、美、德三国工业生产上升情况简表(以1913年为100%)。据此推断
| 1870年 | 1890年 | 1910年 | 1913年 |
德国 | 18 | 40 | 89 | 100 |
英国 | 44 | 62 | 85 | 100 |
美国 | 11 | 93 | 89 | 100 |
A. 资本主义各国城市化迅速完成
B. 英国经济发展呈现衰退趋势
C. 科技对经济发展作用愈显重要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世纪中期,英国拥有空前绝后的机会在全世界扩大势力……可以按照自己的主张,与较不发达的经济体建立联系……可以毫无顾虑地对那些拒绝按它的意愿进行贸易的国家使用武力。”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英国拥有“机会”是因为率先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
B. 英国的“意愿”是以自由贸易的名义推行殖民扩张
C. 英国的“意愿”建立在其“海上马车夫”称号基础上
D. 英国“在全世界扩大势力”急于建成“日不落”帝国
十六世纪中叶,英国商人采取了联合起来向外冒险的方式。他们建成了一些特许公司,即获得女王特许的、由大商人合股经营的大贸易公司,去垄断某一地区的市场。如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经营东方的贸易等。推动这一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A. 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B.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 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 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
如为18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逐渐形成
B. 工业革命已向欧美各国扩展
C. 中国被迫开放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玉米等作物多路径传入非洲
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000吨,其中有31000吨运抵欧洲。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 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C. 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亚洲
D. 欧洲加大了对亚洲的资本输出
下面是外来植物传入中国简况表。这些物种的传入是
品种 | 传入中国时期 |
玉蜀黍(玉米) | 16世纪传入中国,清代向全国推广 |
落花生(花生) | 16世纪(明中期)传入中国 |
烟草(烟) | 17世纪初(明末)传入中国 |
番薯(红薯) | 16世纪传入中国南方,清初传至北方 |
A. 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
B. 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
C. 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
D. 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