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代,吏部权归审官东院、流内铨、审官西院、三班院:户部权归三司;礼部权归礼仪院;...

宋代,吏部权归审官东院、流内铨、审官西院、三班院:户部权归三司;礼部权归礼仪院;兵部权归枢密院;刑部权归审刑院,纠察在京刑狱司;工部权归三司修造案。这种职权调整意在

A. 削弱相权

B. 强化专制

C. 完善官制

D. 安置进士

 

B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宋代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归属中央不同机构,机构重叠,相互牵制。根据所学可知,通过不同机构、官员间的相互牵制,宋代强化专制皇权。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宋代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权,实质还是加强皇权,排除;C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不同,主要是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而调整的,不能比较哪种制度或哪个时期的制度更完善,排除;D项,材料未涉及有关“进士”的信息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周宗法制度从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发展而来,它依照血缘的亲疏远近分成许多等级,联系这种等级关系的是血缘,维持这种等级的是礼制。说明西周宗法制的实质是

A. 使人际关系协调化

B. 使统治关系神圣化

C. 使政治制度法制化

D. 使等级制度固定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根据1875年宪法,第三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行使.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多数票选举产生,与参、众两院议员一样有立法创意权,法律须经总统公布、监督并保证施行,总统签订的条约如涉及领土问题,须经议会通过。总统非经两院同意,不得宣战.宪法对于责任内阁的组成并无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上,与英国大体相似。

材料三  (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名义宣战和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帝国没有内阁,只有一个首相,所有官员都只对首相负责,而首相则对皇帝负责.帝国的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帝国议会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示图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该图反映出这种政治制度的什么原则?

(2)19世纪晚期,法国和德国分别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从国家元首的职权、议会与内阁的关系方面比较这两种政治体制的异同。

(3)由以上材料概括西方民主制度的发展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统治的50余年,是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为了加强专制皇权,汉武帝在继承汉初以来专制制度的基础上,对中央和地方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某些重要的改革。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发号施令。将全国地区分为13个监察区域,叫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冬,初令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

材料二  洪武初年,官僚机构基本上沿袭元代旧制。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朱元璋首先宣布,在地方上废除元旧制——行中书省的制度,代之以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别行使行中书省之职责,三司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从诛丞相胡惟庸入手,对朝廷机构进行了改革,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朝廷政务改由六部分理,并提高六部的品秩,各部尚书直接听命于皇帝。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把负责警卫的亲军都督府的仪鸾卫改为锦衣卫,授以侦察、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的大权。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汉武帝与明太祖改革政治体制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与明太祖时政治体制的共同特征。

 

 

查看答案

明清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渐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 皇宫建设布局愈益合理

C.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D. 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查看答案

美国历史学家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1763—1790)》中写道:“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根据他的看法,创立美国联邦政府

A. 背离了美国革命的原则

B. 强化了全国性政府的权力

C. 忽视了以个人自由的保护

D. 维护了商人和农场主的利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