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 | 1953~1957年 | 1958~1962年 | 1963~1965年 | 1966~1970年 | 1971~1975年 | 1976~1980年 | 1981~1985年 |
年均增长率 | 4.5% | 4.3% | 11.1% | 3.9% | 4.0% | 5.1% | 8.1% |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 经济成分 | 1952年 | 1956年 |
公有经济 | 国营经济 | 19.1% | 32.2% |
合作社经济 | 1.5% | 53.4% |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
私有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6.9% | 0% |
个体经济 | 71.8% | 7.1% |
材料三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年份 | 国有及有控股工业 |
集体工业 | 城乡个体工业 |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
1978年 | 77.6% | 22.4% |
|
|
1997年 | 26.5% | 39.1% | 17.9% | 18.5%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8~1962年,1966~1970年两次农业总产值下降的共同原因。总结这两个时期经济建设的教训。
(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列举此时期我国主要经济建设成就。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与1978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97年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4)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历程,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怎样的转型?你认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主要经验值得借鉴?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的对外开放的格局特点是
A. 立体化
B. 全方位
C. 多层次
D. 宽领域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经济上看
A.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B. 促进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C. 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D.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难以独立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论据有
A. 日益明显的国际分工,促进了国际间的贸易增长
B. 飞机、轮船的发明,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
C. 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D. 通讯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明清时期的商业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A. 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B.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C. 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D. 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下图反映的是世界格局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示一显示了“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B. 图示二中“一超多强”的“一超”指美国
C. 图示二显示了多极化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D. 世界政治格局由图示一向图示二转变的标志性事件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