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理性是一个民族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契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早期现代化与西欧内源型现代化的发生机制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在西欧,市民阶级的经济活动是导致人们从中世纪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的主要因素。而在中国,西方侵略所引起的强烈的民族生存危机感,以及由此引发的朴素的“求生”的警觉,才是产生中国特殊的世俗理性的基础。洋务运动在中国现代化历史上的重要性,从思想变迁的角度来说,还在于它是中国世俗理性在政治精英中得到特殊发展的重要阶段。尽管这种特殊的世俗理性具有众所周知的价值偏狭性和局限性,但它却引发了从儒家类宗教的信仰主义的文化定势中脱逸出来的历史潮流。
——摘编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二 自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渐渐落在下风,特别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当传统中国被迫进入全球背景下的“万国”以后,传统观念世界受到来自西方的严厉挑战。于是观念世界发生一个重大的转变,即价值观念的转换,中国人开始从以伦理道德为中心的文明优劣观转变到以强弱为中心的文明优劣观,于是“自强”成了中国观念世界的重心所在。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三 张謇实业救国的动机,显然出于一种深层的忧患意识。那么这种忧患意识又是从何而来的?让我们看看他自己的表述:“儒者宗孔孟。孔子以二帝三王之道,体诸身而欲见诸行事。……吾欲用世之心,犹之孔子也。”“诸君诸君,须是将‘天下一家、中国一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之道理,人人胸中各自理会;须是将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之责任、人人肩上各自担任。”
——摘编自李怀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现代化与西欧现代化发生机制的根本区别,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世俗理性的局限性。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洋务运动“引发了从儒家类宗教的信仰主义的文化定势中脱逸出来的历史潮流”的含义。
(3)据材料三,概括张謇实业救国动机产生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中国世俗理性的双重历史作用。
分封制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地方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期在政治上基本继承了西周分封体制。但同时也应看到,周天子对分封制体制已失去完全的控制权,再加之分封过程已基本终止,因此分封制实际上已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中。分封制作为一种即将过时的旧制度,已开始解体的过程,另一种即将取而代之的新制度,则在孕育滋生的过程中。
——摘编自葛志毅《周代分封制度研究》
材料二 西周的分封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虽说汉初封建的基础仍然是郡县制,但在理论上各诸侯王与皇帝一样,都是“有土之爵”,因而他们有自行任命官员及收取人头税与田租的两大特权。“七国之乱”被平定后,汉景帝收夺了各王国的支郡,使每个王国仅有一郡之地,并取消了诸侯王享有的前文提及的两大特权,使王国的地位等同汉郡,诸侯王只衣食租税而已。此后,封建已名存实亡,郡与国并称,作为汉代的第一级行政区划。
——摘编自李晓杰《九州郡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时期分封制名存实亡的原因,并指出“另一种即将取而代之的新制度”出现的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汉初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和汉景帝后分封制发生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到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
下表据张建华主编的《世界现代史(1900-2000)》相关内容编制。表格中苏联经济增长率各项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项目 | “八五”计划期间(1966—1970) | “九五”计划期间(1971—1975) | “十五”计划期间(1976—1980) |
国民收入 | 7.7% | 5.7% | 3.7% |
工业总产值 | 8.5% | 7.4% | 4.4% |
社会劳动生产率 | 6.8% | 4.6% | 3.2% |
工业劳动生产率 | 5.7% | 6.0% | 3.2% |
农业劳动生产率 | 5.4% | 4.1% | 2.8% |
A. 新经济政策的废止
B. 农庄自主权的扩大
C. 经济体制改革停滞
D. 斯大林体制的突破
1961年11月8日,有关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谈判正式开始,然而,1963年1月,法国要求无限期搁置谈判。法国总统戴高乐的理由有两个:英国加入共同体,就相当于美国在共同体内安插了一匹“特洛伊木马”;英美特殊关系和英联邦特惠区的存在让英国无法全心全意留在共同体中。法国的态度表明
A. 法国谋求成为“世界霸主”
B. 美国主导的阵营内部分化
C. 欧洲共同体发展严重迟滞
D. 美英法之间矛盾无法调和
1937年4月26日,德军飞机配合佛朗哥叛军轰炸了西班牙的历史名城巴斯克大区首府格尔尼卡,并用机枪疯狂屠城,造成1600多人死亡,这预示着二战中将有更多的平民惨遭杀戮,当时西班牙一位著名的艺术家创作了一幅黑白相间的壁画来谴责此次屠杀。与这幅壁画的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作品是
A.
B.
C.
D.
“尽管在1870—1917年间,煤和铁在工业原料中还占有统治地位,实际上,在这个时期结束时,化学家和冶金家们已经把早期工业化的这两位孪生‘大王’变成了大批种类繁多的全新物质。”这则材料的主旨是
A. 科技进步推动了煤和铁的创新使用
B. 煤和铁的首要地位已经受到了冲击
C. 现代工业化进程中缓慢的技术创新
D.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煤铁衍生物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