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反映了这一时期
A. 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 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 原始农业的出现
D. 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裘廷梁(1857—1943年),江苏无锡人,近代白话文积极创导者之一。早年饱读经史,科场失利后潜心西学,投身维新运动。1898年创办《无锡白话报》,刊登《日本变法记》等文章,倡言变法。同年发表《论白话为维新之本》,文章指出“中国有文字而不为智国,民识字而不为智民,何哉?……此文言之为害矣。”言文分离的文言是千百年来“愚民”的文化根源,言文一致的白话文符合语言文字的自然发生规律,应“崇白话而废文言”,如此方能除娇气、便幼学、开民智、兴实学。五四新文化时期,白话文运动蓬勃发展。白话文的倡行实为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摘编自钟维克、黄洁《再论裘廷梁的“崇白话而废文言”说》等
(1)根据材料,概括裘廷梁文体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裘廷梁的文体改革思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法国在经济、财政上严重依赖美国援助,在对外事务上甚至唯美国马首是瞻。新中国成立后,法国迟迟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8年戴高乐第二次当选为法国总统,确立了维护国家独立、争取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对外政策。戴高乐认为,“忽略一个正在亚洲不断扩大影响的崛起大国的存在是不现实的”,在亚洲、特别是在东南亚,“特别不可能想象有不包括中国在内的战争与和平”。1963年10月戴高乐特使富尔秘密来华,寻求改善两国关系,双方经过3个月的谈判,最终在“承认一个中国”、“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席位”和“断绝同台湾当局关系”问题上达成一致。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正式建交。西方媒体惊呼中法建交为“外交核爆炸”。
——摘编自黄庆华《中法建交述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政府对华政策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法建交的重大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初统治者采取“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政策,编户规则也发生了变化。北宋政府将全部居民划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是指有田地、家产并承担国家赋税的有产户,根据常产的多寡将主户划分为五等。客户在唐朝主要是指流亡他乡的客寓民户,北宋政府一并将之编入户籍而不再视为贱民。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规定“自今后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客户有了田产,就可以上升为主户。北宋政府还编制了相当数量的特殊户籍。宋真宗年间,将城市坊郭户列为正式户种,包括商贾、手工业者等城市居民,按其资产分为十等,承担不同的赋税和科配。为便于管理和征榷,宋代还设有专门户籍,譬如从事手工业的匠户、从事纺织的机户、从事采茶的园户、从事制盐的灶户等。
——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户籍制度变革的积极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了以英镑为主导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崩溃。二战后期,为结束金融乱局,促进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在1944年召开的44国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美国从这一体系中获得了美元霸权的巨大收益。从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各国纷纷拋出美元兑换黄金。到1971年,美国被迫实行与黄金比价的自由浮动,欧共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90年代以来,欧元、人民币、日元、加元、英镑等币种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国际结算、支付、投资、储备当中。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特别提款权),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共同组成一篮子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主要币种之一。这是人民币融入全球金融货币体系的重要一步,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一大重要事件。
——摘编自余治国《世界金融五百年》等
根据材料,围绕国际货币金融问题,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始于唐宋年间的中国人痘接种法,17世纪传至欧洲,减少了欧洲天花的流行。18世纪末,英国医生琴纳将人痘接种法改造成种牛痘术,促使现代免疫学的诞生和发展。康熙三十三年,俄国专门派留学生到北京学习种痘、防痘的方法和接骨术。这一时期德、法、意、英等国出版针灸著述57种,介绍了针灸理论与实践、针灸对关节炎和风湿痛风等的临床疗效及成功案例。同时,大量中国医药学文献经传教士之手或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本草纲目》《中国医学和脉理》《术草和脉学》等涉及医史、临床、诊断、本草等方面的著述,被西方人翻译和出版发行。
——摘编自王明强等《中国中医文化传播史》
材料二:19世纪以来,近代西医学在中国广泛传播。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合信、傅兰雅等人在中国创办医院,编译西医学书籍到19世纪末,在传播西学、参与教会医院、西医教育等活动中,尹端模、黄宽等中国医家成长起来。他们所译述医书,如《卫生学问答》《家庭新医学读本》适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具有很强的普及性。华人对于西医也不断“信其术精胜矣”。清末名医唐容川提出“中西医汇通”口号,并著《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形成了由百余名著名医家组成的‘中西医汇通”学派。他们医术精湛,著述宏富,影响深远。
——摘编自张晓丽《近代西医传播与社会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中医向欧洲传播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医在中国传播的变化。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从中西医交流互鉴中得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