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登记在案的民族工业4382家工厂中,机器、五金、冶炼、电气就达1173家,化学工业中也有一半为重工业。而战前中国的重工业只占整个工业的14.68%,占主导地位的是轻工业。这说明抗战
A. 为民族工业内部结构的优化提供机遇
B. 缩小了东西部民族工业发展差距
C. 促使近代中国民族工业逐渐走向复苏
D. 改变了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状态
下面是美籍华裔学者章长基估计的1928〜1942年中国15种主要工业品增长速度的统计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期 | 增长率 |
1928〜1936年 | 8.4% |
1937〜1942年 | 6.7% |
A. 官僚资本的迅速膨胀
B. 美加强对华经济侵略
C. 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
D. 民族解放战争的影响
据统计,“九一八”事变时,外国人投资有42.8%集中于上海。“七七”事变前,外国人的银行业投资有79.2%集中于上海,进出口和商业有80%,工业有67.1%。造成以上变化的原因是
A. 东部沿海受外国经济渗透最早
B. 国民政府忙于内战而忽视建设
C. 内地民族工业力量薄弱
D. 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华战争
据统计,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纺织业中,全国纱锭的41%集中在上海,10%集中在武汉,11%集中在天津,而广大内地纱厂很少。该统计数据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之一是
A. 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B. 受到外国资本控制
C. 资金少,技术力量极薄弱
D. 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下表是1913-1920年中国轻纺织业工厂数量变化表
时间 | 织布机(台数) | 纱厂(家) | 缫丝厂(家) | 新建面粉厂(家) |
1913年 | 2016 | 32 | 170 | 84家 |
1920年 | 4310 | 69 | 433 |
上表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快速发展
B. 受帝国主义压制手工业发展缓慢
C. 封建专制势力阻挠民族工业发展
D. 军阀统治使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期”
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李鸿章等洋务派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以后,他们又相继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等,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 经济的近代化逐步发展
B. 近代工业体系已逐步建立
C.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 优先发展重工业成为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