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6年9月20日,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所做的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

1956年9月20日,陈云在中共八大上所做的报告中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构想,即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主体,自由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这表明当时中国

A. 社会主义改造尚不彻底

B. 开始纠正党内左倾错误

C. 摆脱了苏联模式的影响

D. 注重探索经济建设道路

 

D 【解析】 据材料陈云在中共八大报告中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经济构想,“即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主体,个体经营是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主体,自由生产是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可以看到,仍然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但是对苏联经济模式在进行有益探索,因此D符合题意;据材料1956年9月可知,此时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A错误;据材料中共八大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并没有纠正党内左倾错误,B错误;据上分析可知仍然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因此C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是抗日战争时期某一战役三个阶段的作战任务。该战役

 

 

A. 发生在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B. 主要采用阵地战的作战方式

C. 树立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D. 提升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查看答案

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彭湃在广东发起并组建农民协会,调解民间纠纷,处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从而避免地主劣绅的盘剥,有效维护下层民众的切身利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农民协会是工农苏维埃政权

B.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由此开辟

C. 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民主化

D. 实现了广大农民的当家作主

 

查看答案

新文化运动期间,钱玄同提出了“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等过激主张,陈独秀对此虽表理解但并不予支持,并公开声明:“像钱先生这种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本志同人多半是不大赞成的。”这反映出当时陈独秀

A. 继续维护儒家学说统治地位

B. 理性批判中国传统文化

C.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

D. 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明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孙中山等革命派推崇王夫之,将其视为“恢复中华”的思想先驱,并印发王夫之的《黄书》等有关“华夷之辨”的书籍,倡导“排满革命”“光复旧物”。此举

A. 复兴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

B. 高举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体现了革命派的斗争策略

 

查看答案

1855年10月6日,上海福利洋行在《北华捷报》登载广告,“大量出售高品质加利福尼亚面粉,每袋五十磅,极便家用,每袋四元。另有最高品质火腿和奶酪,高档饼干、咖哩粉、以及酱料,切条芒果酱,大量鞋、靴,大小灯罩和烟囱,以及其他各式商品。”材料表明

A. 西洋商品较多涌入上海市场

B. 民族资本涉业范围十分广泛

C. 近代广告业由此开始并发展

D. 国人饮食习惯发生深刻改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