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一位外国领导人在巴黎和会开幕词中尖锐刻薄地讽刺德国“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他...

一位外国领导人在巴黎和会开幕词中尖锐刻薄地讽刺德国“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他主张“掏空德国人的腰包”。这位领导人是

A. 美国总统

B. 英国首相

C. 法国总理

D. 意大利首相

 

C 【解析】 由题目中的信息“德国生于不义,自当死于耻辱!主张掏空德国人的腰包”可知该国领导人主张最大限度的宰割德国,使其无法翻身。这来源于法德矛盾,所以应为法国的主张,故选C项。为防止法国的过分强大,英美两国均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与题目中的信息“掏空德国人的腰包”,故排除A、B两项。巴黎和会上,意大利并未对处置德国提出任何主张,故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1918年3月,苏俄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对上述两件大事的正确分析是

①协约国阵营发生了重大变化

②协约国集团的力量并未因俄国退出而削弱

③实质上都起到了加速战争结束的作用

④美国和苏俄都维护了自己的利益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这个同英法对立的是另一个资本家集团,这个集团更加凶恶,更加野蛮。这个集团的资本家走进资本主义筵席的时候,席位已被占光了。”(列宁语)这个集团是指

A. 三国协约

B. 三国同盟

C. 国际联盟

D. 轴心国军事集团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统一台湾是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况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数,可资中国之润,不可以西北长城塞外风土为比。倘不讨凭台湾,匪特赋祝缺减,民困日蹇,即边防若永为定制,钱粮动费加倍,输外省有限之饷,年年协济兵食,何所底止?又使边防持久,万一有惧罪弁兵及冒死穷民,以为逃道之窟,遗害巨测,似非长久之计。

——摘编自《施琅题为尽陈台湾剿抚可平机宜事本》

材料二  郑成功逝世以后,以郑经为首的郑氏集团企图分裂祖国实现台湾的独立,这对中华民族长远是不利的,康熙帝顺应人民要求,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国家统一。施琅文武双全具有良好的政治头脑和领导能力,精通海战。在施琅被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的时候,有些朝廷官员在背后议论他,但是康熙帝仍坚持重用他。

——摘编自姜伟星、孙红《清康熙帝统一台湾的政治策略考证》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收复台湾的目的。

(2)据材料二,析清王朝能够成功收复台湾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统一台湾的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绝大多数政府高官和贵族而言,俄国之所以没有像西欧国家那样屡遭动荡,就是因为维护了传统的农奴制法律和习俗,反对思想自由和各种“蛊惑性”的学说。……但是随着俄国受教育阶层的西方化和启蒙思想在贵族中间的传播,他们开始承认农奴制已经成为俄国的道德污点。许多受西方观念影响的贵族都面临着日常生活方式与文化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农奴制让他们在物质利益上获得特权,但另一方面他们接受的教育和思想让他们无法否认农奴制的不公平性。

——摘编自张广翔、李振文《再论亚历山大二世与俄国1861年改革》

材料二  改革后全俄每个农民(成年男性)平均分到份地3.4俄亩,而农民家庭维持最低生活需要的份地数量为8-9.5俄亩.此外“国家从地主手中赎买的土地平均价格为每俄亩38卢布,将土地转手出售给农民时每俄亩价格高达63卢布”。为了帮助农民赎买土地,政府成立了农民土地银行向农民贷款,农民可在49年内还清货款,但要支付高额利息.

——摘编自袁丽丽《<俄国1861年改革>一课的再思考》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俄国贵族对农奴制的认知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认识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据此分析改革的实质。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奴制在俄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影响。

 

 

查看答案

英国议会改革极大推动英国政治现代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在18世纪中期,掌握政权的辉格党左翼主张议会改革,成为议会中的反对派,并发表了选举制度改革计划。19世纪初期,资产阶级激进派又活跃起来,议会改革的高潮又一次兴起。I829年,伯明翰工业家组成以阿特伍德为首的伯明翰政治同盟。此后,类似组织在其他城市相继成立,议会改革是这些组织活动的主要目标.他们还宣布同工人联合,竭力争取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支持。在群众的压力下,1830年重新上台掌权的辉格党人表示赞成改革,提出《议会改革法案》,1832年6月被议会通过,并经国王批准生效。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  改革法把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至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上涨至3.3%.中等阶级的多数虽然还不掌权,但是获得了选举权。改革前,出现竞争的选区比例最高的是1826年为36%,最低的1812年仅有23%,改革后,最高的1832年为74%,最低的1847年也达到47%。经过改革,政党制度的现代化快速发展,政党的活动范围开始向全国而不再像过去以议会为中心。尽管改革法案对日益壮大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做出了让步,但是土地贵族继续保持优势地位。即使是时新兴社会阶层的让步,也是竭力限制其影响,使其处于旧统治阶层的控制之下。

——摘编自方家、张士昌《迈向大众民主——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探析》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议会改革运动的特点及其背景。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832年议会改革的“民主性”。(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28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