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被修正情况统计,材料表明这一时期英国
时间 | 被修正总数 | 年平均数 |
1867—1869年 | 17项 | 5.7项 |
1880—1885年 | 11项 | 1.8项 |
1896—1900年 | 1项 | 0.2项 |
A. 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增强
B. 议会上院势力明显衰落
C. 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
D. 统治阶级政策趋于一致
12世纪罗马法在欧洲出现了复兴,《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写道:“罗马法披荆斩棘在丛林中开辟了一条明确的、始终一贯的道路,这条道路对于权力和财富是有利的。”这反映出罗马法:
A. 有利于加强教皇的权力
B. 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武器
C. 保护商品生产者的利益
D. 是欧洲近代各国法律的源头
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的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持续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定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 )
A. 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
B. 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C. 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D. 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包拯在《请复御史里行》中说:“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这表明包拯
A. 强调科举选才标准
B. 重视监察官员素质
C. 痛斥官员贪腐行为
D. 注重维护朝廷法纪
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
A. 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B. 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
C. 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
D. 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根源
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A. 《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 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 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 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