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可能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历史学家蒋廷黻认为: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因此,它的“惨败是极自然的。”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A. 不具有爱国性
B. 具有时代先进性
C. 目标不太清晰
D. 指导思想不科学
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
A. 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
B. 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
C. 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
D. 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
某学者在评价鸦片战争时指出:“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该观点强调的是中国
A. 国际地位的变化
B. 社会的变迁
C. 战败的结局
D. 经济的落后
有位政治家这样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在这里,“得益于美国”体现在
A. 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
B. 确立了联邦制的国家结构
C. 国王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D. 行政权领导立法权
下表为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被修正情况统计,材料表明这一时期英国
时间 | 被修正总数 | 年平均数 |
1867—1869年 | 17项 | 5.7项 |
1880—1885年 | 11项 | 1.8项 |
1896—1900年 | 1项 | 0.2项 |
A. 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增强
B. 议会上院势力明显衰落
C. 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
D. 统治阶级政策趋于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