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 国干涉还辽后,日俄矛盾激化。《辛丑条约》签订后,俄国企图永远霸占中国东北,拒不撤兵。俄国这种独占中国东北的行动引起帝国主义各国,尤其是日本的强烈不满。1904年至1905年间,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在中国土地上进行了一场战争,史称日俄战争。在战争中,日本所耗战费达15亿日元,动用兵力近110万人。俄国所耗人力、物力均不在日本之下。这场战争虽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但是两国均已精疲力竭,无力再战。双方最终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结束了这场战争。俄国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并把旅大地区和中东铁路南支线的租借权转让日本,俄国退守中国东北北部。
——摘编自马骏《日俄战争史》
(1)根据材料概括日俄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对东亚局势产生的影响。
刘伯承曾说:“我军深入到敌人(国民党)的战略纵深地带,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实施战略展开,创建新的根据地,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壮举。”此次“壮举”
A. 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 基本上消灭国民党的主力
D. 完成了收复失地的任务
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某校学生进行抗日战争期间有关日军暴行的研究性学习,在众多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 战争亲历者的控诉材料
B. 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C. 侵华日军撰写的回忆录
D. 屠杀现场遗迹和当时拍的新闻照片
1935年9月,中共开始对地方实力派的争取工作。到1936年12月以前,中共与晋、绥、冀、滇、桂、新、甘等省的地方实力派之间已初步建立了联系。中共争取地方实力派的主要目的是
A.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 开辟敌后抗日战场
C. 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D. 为团结抗战作准备
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A.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 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919年5月,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副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愿诸君努力而行。”这副对联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A. 五四运动的范围扩大
B. 商人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
C. 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D. 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