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指出:《南京条约》签订后,由清初建立起来“天朝”对外贸易的种种规定,全然被...

有学者指出:《南京条约》签订后,由清初建立起来“天朝”对外贸易的种种规定,全然被废除。各通商口岸需要实行一种新制度。尽管《南京条约》在文字上,对这种制度未作过多的具体规定,但从精神上理解,应是当时西方社会愿接受的那种商业制度。该学者认为,《南京条约》

A. 推动了近代中国贸易的国际化

B.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C. 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 为以后列强扩大战争埋下伏笔

 

A 【解析】 《南京条约》对外贸易的种种规定,是当时西方社会愿接受的那种商业制度,这有利于中国贸易的近代化,推动了近代中国贸易的国际化,故A正确;材料反映《南京条约》推动了近代中国贸易的国际化,肯定了《南京条约》在客观上的积极影响,B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C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四大专业产品产区:运河沿线粮区,沿袭传统不变;濒江沿海棉区,盛产原料棉花或成品纱布;太湖周边桑区,主产蚕桑丝绸;苏南浙西山区则业是竹木茶纸产区。明清江南经济格局形成主要是由于

A. 经济重心南移造成的影响

B. 农业商品化趋势逐渐加强

C. 商品流通格局的重大变化

D. 农业生产专业化区域发展

 

查看答案

自元代起直至清末废科举,“四书”始终与“五经”并列,而且被视为“六经之阶梯”,为初学者所必读,而其实际地位和影响则是凌驾于“五经”之上的。“四书”地位的提升

A. 巩固了孔孟在儒学中的地位

B. 冲击了孔子在儒学中的影响

C. 源于程朱理学地位的官方化

D. 削弱了“五经”在科考中的地位

 

查看答案

汉唐时期,律令和律令格式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法规。明清之际,这种情况有所变化。六部及诸院、监,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案例公牍作为处理公文的标准,简称“照例”。有例可援,即是处理得当。无例可援,则必须请示上司乃至皇帝作出新的指示。这从本质上说明

A. 明清封建政府效率低下

B. 国家事务处理标准严格

C. 权力分散利于政务运转

D. 行政管理方式日益僵化

 

查看答案

白狄鲜虞建立的中山国处于赵、燕、魏三国之间。在河北平山中山1号墓出土的三篇铜器铭文中有大讲忠、孝、仁、义、礼、信的内容。在中山王方壶铭文中也说“古之圣王务在得贤,其次得民。故辞礼敬则贤人至,宠爱深则贤人亲,籍敛中则庶民附”。由此可知中山国文化

A. 认为民生是影响统治稳定的关键因素

B. 体现了其对华夏先进文化的认同

C. 反映出分封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D. 将教化民众作为治国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

——《伟大的十年》。

 

 

材料二  全国私营企业发展情况(1992年到1997年)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和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反映了我国经济成分有何重大变化?结合新中国的经济政治分析造成这些重大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正确对待私营企业主和私营企业有何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