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为近代国家观念在中国酝酿产生与转型的时期。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宗法专制社会中,传统的国家观念根深蒂固地支配着朝野,深植于民心的是“朕即国家”“用夏变夷”“民为邦本”的“华夏中心论”和“君权神授论”。鸦片战争的爆发动摇了这一传统国家观的至尊地位,近代的先觉士大夫林则徐、魏源、徐继畬等仁人志士开始将目光转向世界,把中国的概念由“天下”回归为“国家”。在他们编撰的世界历史地理书籍中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国概况,对“天下”作出了新的解释,将“皇朝”展拓至“海国”的范围。19世纪70年代,西方的近代国家观念开始在外国传教士、出国开明使臣和早期维新人士的宣传中逐渐输入到中国。而甲午战争的丧权辱国,亡国灭种的切肤之痛则成为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催化剂。从维新领袖康有为、梁启超到激进青年陈独秀纷纷都聚焦于国家问题,不约而同地解析阐述国家要素理论…从而初步实现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

——摘编自尚红娟《论近代中国国家主权的缺失》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近代国家观念”的角度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示例:论题:民族危机推动近代国家观念的传播。 阐述:鸦片战争之前,国人深植于心的是“华夏中心论”的传统国家观。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一批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著作问世,打开了国人了解世界的窗口,他们开始摒弃“天朝上国”的守旧意识。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中国民族危机深重,为挽救民族危机,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积极宣扬西方现代政治制度。维新志士传播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西方资产阶级国家观念的一些基本要素,从理论上构建了中国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的基本框架。在革命浪潮中,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充分展现了建设民族国家、国民国家和社会国家的近代国家观,他领导革命党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实现了传统的皇朝体制向近代民族国家的艰难转型。 结论: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近代中国国人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近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也从西方引入,并通过各种渠道不断传播,对中国建构现代国家发挥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近代国家观念”的角度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进行阐述。依据材料可得出“民族危机推动近代国家观念的传播”的论题。然后依据材料“传统的国家观念根深蒂固地支配着朝野,深植于民心的是‘朕即国家’‘用夏变夷’‘民为邦本’的‘华夏中心论’和‘君权神授论’”、“鸦片战争的爆发动摇了这一传统国家观的至尊地位”、“甲午战争的丧权辱国,亡国灭种的切肤之痛则成为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催化剂。”结合所学从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始摒弃“天朝上国”的守旧意识、甲午战争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宣扬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为创立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不懈努力等方面说明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近代中国国人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近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也从西方引入,并通过各种渠道不断传播,对中国建构现代国家发挥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到了城市风气的转变,即由淳朴转为奢靡……“象(像)这种社会风气从俭而奢的记载,封建上下秩序的颠倒,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十五、六世纪以后南北各地所普遍存在的”。既承认这一“社会风气的变化,出现一股活泼、开朗、新鲜的时代气息”,又指出“消费和积累的不平衡”对扩大再生产的负面影响。……商贾地主奢侈腐化、经济发达的地区尤为突出。……明清江南城市的高消费以奢侈品消费为大宗,与乡村的低消费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正是新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反映到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其中明代人陆楫的“崇奢黜俭”主张,就是其典型的代表……陆氏关于奢侈不足以贫天下,而“其地俭,反不易为生”的主张

——摘编自钞晓鸿《明代社会风习研究的开拓者傅衣凌先生--再论近二十年来关于明清“奢靡”风习的研究》

材料二  18世纪以降,英国社会各阶层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与对各类奢侈品的狂热消费,突破了等级与阶层分野,奢侈消费经济兴起。……旅居英国的荷兰医生伯纳德・曼德维尔在《蜜蜂的寓言》中提出了“私人恶德即为公众利益”的惊人论断,认为奢侈消费刺激贸易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公开为奢侈传统进行辩解。英国思想界甚至掀起了“奢侈大讨论”,预示着奢侈消费正在经历“去道德化”趋势。亚当·斯密也站在政治经济学立场为奢侈消费和商业辩护…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在《商业计划》中这样描写英国社会:“人口众多,国家富裕,物质产品丰富多样,人们的生活更加奢侈、爱慕虚荣,每个人都出手阔气。”

——摘编自曹瑞臣《18世纪英国消费社会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人陆楫的奢侈消费观点,说明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经济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明朝中后期和18世纪英国奢侈消费风尚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的差异。

 

查看答案

下图为某一时期的漫画,从中可知

 

A.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多极化最终形成

B. 北约东扩受到了俄罗斯的有效遏制

C. 欧洲政治局势尚未摆脱冷战的阴影

D. 两极格局下美国在争霸中处于优势

 

查看答案

1924年前,外国企业与苏联政府签订的租让合同约有91份,但实际履行的很少。1926年后有60多家外资企业开工,但到1929年,租让给外资的企业产值只占苏联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6%。这反映了

A. 战争阻碍政策推行

B. 新经济政策阻力重重

C. 苏联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D. 苏联模式完全确立

 

查看答案

拉伯雷在《巨人传》中融入了天文、地理、气象、航海、生物、人体生理、医药、法律、哲学、语言等大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除了具有荒诞的特征,也是一个学识非常丰厚的人。这反映了当时

A. 资产阶级追求知识渴望理性

B. 艺术家们强烈批判教会腐败

C. 人们普遍对世界有深度了解

D. 新思想催生出未来社会蓝图

 

查看答案

古希腊女性的社会地位经历了由母权制光环下的“女神”,过渡到与父权抗衡的“女人”,直至被局限于家中,沦为生孩子的工具,成为处于奴役压迫之下的“女奴”。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公民主体的范围缩小

B. 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

C. 民主政治建设停滞不前

D. 女性经济地位相对下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