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说:“泰西思想界,现在依然是浑沌过渡时代,他们正在那里横冲直撞寻觅曙光。许多先觉之士正想把中国、印度文明输入,图个东西调和。这种大业只怕要靠我们才得完成哩。”梁启超的这一认识
A. 缘于戊戌变法的失败
B. 反映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C. 表现出对西方文化的绝望
D. 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
民国初期的政党、社团有300多个,如统一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共和建设讨论会、中国社会党等等。这些党派大体为原有的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派势力的分合。这一现象的出现
A. 得益于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B. 标志政党政治的正式确立
C. 导致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D. 说明民主革命的基础广泛
商业类书籍是明清时期书市中的大端。徽商刊刻了如《天下水陆路程》、《宝货辨疑》、《商贾便览》等著作,举凡算帐、交税、用银、用秤、出行气候、商业通信、求神保佑发财等一切知识和经验都包括在内。这反映了
A. 文化进步推动政府政策调整
B. 贾而好儒成为商人共同追求
C. 印刷技术变革促进商业繁荣
D. 商业发展助推知识结构更新
唐朝把《孝经》作为学校的必修课。《唐律疏议》中涉及孝的有58条,约占全部条款的11%,从不孝罪的论定、定刑、惩罚措施以及为官的丁亲原则、家族中的尊卑等级等,皆有细致的规定。这充分表明唐朝时期
A. 四书五经逐渐被冷落
B. 传统孝道受到重视
C. 儒家思想开始法制化
D. 统治政策开明开放
传统观点认为,秦二世而亡缘于暴政。后来有研究者认为秦朝社会变革力度远超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导致帝王、群卿乃至庶人都处于恐惧之中而又没有合理的消解渠道是压倒秦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又有学者提出,秦朝制度抑制了多元文化的发展,没有得到中原以及关东人士的认同,遭反抗以至亡国。据此可知,关于秦二世而亡的认识
A. 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B.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解释
C. 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D. 缺少对古代其他王朝的观察
三代早期,华夏各部族的始祖神话大相径庭;春秋以降,“诸夏共祖”说或“五帝同源”说成为主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交融的加快
B. 宗法观念的增强
C. 变法运动的推动
D. 自然科学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