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帝诏曰:“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领土,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

清帝诏曰:“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领土,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诏书中的“议约”是指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D 【解析】材料“今兹议约,不侵吾主权,不割吾领土,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没有涉及割地内容,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愚暴”指义和团运动,故D正确;《南京条约》签订于鸦片战争后,割占香港岛,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天津条约》在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签订,当时也没有义和团运动,故B错误;《马关条约》在甲午战争后签订,且割占台湾岛等领土,故C错误。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之一。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显著变化发生在

A. 鸦片战争爆发后

B. 甲午战争失败后

C. 八国联军侵华后

D. 武昌起义爆发后

 

查看答案

以下为晚清政府的一道上谕。与上谕中的“外侮”相关的是

 

 

A. 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B. “自强求富”改革由此开启

C.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 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这首竹枝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

C. 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

D.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查看答案

“这实际是两个从事现代化历一代人之久的国家间的一场重大较量。在陆上李鸿章的淮军被打的落花流水,在海上经过五个小时的交火,中方损失了4艘军舰,一千余名官兵战死。”这里描述的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查看答案

据香港报道.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公开拍卖当年从北京圆明园掠走的十二生肖青铜兽首像中的鼠首和兔首。引发中国抗议,轰动全球。文中“当年从北京圆明园掠走”与哪一事件相关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