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白银法案》,大幅度提高银价,在国内外大量收购白银。由于国际银价大大高于中国国内的银价,于是外国在华银行纷纷收购中国白银并运往海外。这一状况
A. 推动了国民政府金融改革
B. 提升了中国经济的影响力
C. 促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 改善了中国对外贸易状况
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指出:“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征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征兆。”“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唯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表明李大钊
A. 认识到俄国革命的时代意义
B. 萌发了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想法
C. 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D. 主张实行联合苏俄的革命政策
据史料记载,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运用数学语言和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这说明,明清时期
A. 王朝权力渐趋衰落
B. 传统科技停滞不前
C. 近代化倾向已出现
D.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1074年,宋神宗规定:外国商人的货物到达港口后,先到税务部门领取允许贩卖的凭证,才允许前往别处进行贩卖,如果没有相关的政府凭证,则允许他人告发,按照偷税的有关规定进行依法处罚。这表明当时
A. 政府规范外商贸易行为
B. 政府厉行抑商政策
C. 外国商人偷税现象严重
D. 商税成为主要收入
唐代进士科举不仅依据试卷来录取及第者,而且还考察应考者平时的文学作品,参考其社会声望,并且允许人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当时称为“公荐”和“通榜”。据此可知,通榜公荐法
A. 为营私舞弊提供了可能性
B. 旨在增加下层读书人入仕渠道
C. 有助于选拔真正实用的人才
D. 体现了君主对效率优先的追求
西周时,福建首见于中原文献的记载。《周礼·夏官》载:“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这说明
A. 福建地区成为周初重要的分封国
B. 周朝的统治和地理认知范围扩大
C. 中央政府严格控制地方财政物资
D. 周期统治夷夏之防色彩特别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