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发明“意味着人类开始不依赖自然力,突破自然限制,而独立创造一种非自然形态的人工化的生产力”。材料所述的“发明”
A. 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B. 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C. 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D. 推动了石油新能源应用
“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不仅邮政、机器之啧有烦言,若轮舟、若铁路,其兴办之始,士民皆心惊而指为不祥,今轮舟、铁路明效彰彰也……故男丁亦得其预值,女红愈广其营生,则机器之效又彰彰矣。”这最能说明
A. 工业文明导致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B. 工业落后激发了国人学习西方的热情
C. 民族工业发展促进国人思想解放
D. 国人为了生计逐步接受西方工业文明
阅读下面1978〜2006年我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比重变化情况表,该表数据的变化说明
A. 政府停止了发挥经济管理的职能
B. 计划经济手段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C. 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历程
D. 对外开放推动了社会现代化建设
据统计,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到1955年3月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通过,历时2年,其间大的修改就有6次。最后一次修改是在1955年2〜5月间,根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决议,并吸收各省(市)和中央各部的意见和参考苏联顾问的建议作了适当修改。这主要表明
A. 新中国开始实施计划经济体制
B. “一五”计划的弊端在实施中得以纠正
C. 苏联给予新中国技术上的援助
D. “一五”计划在实践中兼顾了多方建议
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提及中国时写道:“—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马克思主要针对的是中国的
A. 小农经济模式
B. 闭关锁国政策
C. 天朝上国观念
D. 君主专制制度
雍正年间,苏州是重要的商品生产集散地,盛产丝绸、布匹、书籍、各种日用品和工艺品,所产物品输往全国乃至海外。同时从全国各地输入各种手工业原料、居民食粮等,担负着转输全国各地商品的职能,与海外市场也有着频繁、广泛的联系。据材料可知
A. 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
B. 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C.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 全国性中心市场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