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布的进口量逐年增长。甲午战争前夕全国棉布消费总量占比;洋...

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布的进口量逐年增长。甲午战争前夕全国棉布消费总量占比;洋布占13.5%,加上国产机制布亦不过只占14.15%;而农村土布则占82.35%,其中自给布占42.04%,商品布占40.31%。这表明

A. 家庭纺织业逐步实现商品化

B. 土布具有质量和价格的优势

C.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D. 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性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虽然“洋布的进口量逐年增长”,但经过30多年,到甲午战争前夕“农村土布则占82.35%,其中自给布占42.04%”,可见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性,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家庭纺织业逐步实现商品化的信息,而是强调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性,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洋布和土布的比较,且与洋布相比,“土布具有质量和价格优势”不符合史实,B项错误。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元朝袁介在《检农吏》一诗中写道:“欲求一点半点水,却比农夫眼中泪。滔滔黄浦如沟渠,农家争水如争珠。”这说明我国的古代农业具有

A. 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B. 落后性:生产工具没有进步

C. 脆弱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D. 分散性: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商人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材料表明,引发人们经商致富的动机中

A. 体现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目标

B. 包含着否定商业发展的基本因素

C. 折射出由抑商到崇商的观念变迁

D. 表明了商人参加科举的强烈诉求

 

查看答案

下表是古籍中涉及大秦(罗马帝国)的部分记载。据此判断,汉魏时期

 

 

A. 中西方交往以海路为主

B. 史籍对大秦已有详尽记载

C. 海陆交通都可到达大秦

D. 中国与大秦直接往来频繁

 

查看答案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反映清政府

A.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C. 绝对禁止中外贸易

D. 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查看答案

汉唐时史书里一提及“兼并”,就带有贬义,比如“豪强兼并”。到了宋以后,骂地主“土地兼并”的说法越来越少了,而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了。这说明

A. 历史结论总是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

B. 历史解释随时代变化而发生变化

C. 同一现象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认识

D. 史书记载受朝代更迭的影响较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